首页 >> 山乡医疗站 >> 疾病防治 >>秋末冬初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繁,预防发作更要积极治疗
详细内容

秋末冬初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繁,预防发作更要积极治疗

时间:2018-10-23   作者:李烈  【转载】   来自于:东方红星    阅读

1三叉神经痛秋冬发作-1.jpg

    寒露过后紧接着就是霜降,近来北方地区下了一场较大的雨雪,气温大幅下降。气温的大幅变化引起一些疾病的高发,通常认为发病率较低的神经类疾病也多发。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各类功能性神经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数是面神经疾病患者。神经外二科副主任王晓松连续接诊了几位三叉神经痛患者,有的因牙痛就医发现不是牙病,转入神经外科确诊;有的患者多年面部疼痛经常发作,在当地多次药物治疗没好;也有的中年后不知为啥经常面部疼痛,受风寒刺激频繁发作。

    王晓松主任提醒: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脑神经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中老年人多发,年轻人也时有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右侧多于左侧。发作时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使人痛不欲生。说话、洗脸、刷牙、寒冷刺激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发作,以至于一些人无法正常吃饭、洗脸刷牙,身体消瘦、蓬头垢面。因此,秋冬季预防发作以减少痛苦,更要积极治疗消除致病因。


    三叉神经痛误认为牙病


    病例资料:患者刘***,女,32岁,公司文员。患者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资料要整理,还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做出广告创意文案及投放计划,经常晚上加班到深夜,有时周末也要约见客户。前几年大学刚毕业时年轻,精力充沛,即便累了或晚上陪客户喝了酒,睡一觉第二天照常上班。自从结婚成家,尤其有了孩子,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经常犯困,偶尔头晕头痛,有时发烧感冒头痛,有时没感冒也会头痛,很多时候休息一下就好了,也没耽误工作。

    三年前开始偶尔牙痛,开始痛一会很快就好,后来隔一段时间就会痛一次,有时因客户赶进度催得紧,精神紧张、工作也紧张就会头痛伴随牙痛,有时酒后痛,痛得轻时就忍忍,重了就吃几片止痛药。大约一年后右侧半边脸也出现疼痛,有时无意中碰到脸上某处就开始疼一阵,后来隔一段时间就会痛一次。痛得厉害了就吃止痛药,到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也没发现病因,认为患者是着急上火,开了些药回去,服药后症状有减轻。2018年10月国庆假期,陪着孩子去香山爬山,早晨出门没有风,走到半山腰开始刮风,吹得脸冰凉,坚持到了山顶返回时气温下降,冷风吹的脸如针扎,晚上回到家后头痛、脸痛、牙痛,吃了药用热毛巾捂着脸,又做了个面膜,疼痛减轻。第二天早晨起来刷牙,牙齿突然剧烈疼痛,洗脸时手一碰脸也一阵难忍疼痛。去社区医院拿了些药吃了也没起作用,一连几天吃饭时牙痛,牙龈周围也痛。

1秋风催落叶01.jpg

    假期过后忍着上了几天班,越紧张痛得越厉害,无法安心工作。有时一只手捂着脸,另一只手干活。同事得知后劝患者去大医院看看,于是就请假去了航空总医院就医,因当时牙痛得厉害,就挂了口腔科的号,医生检查后没发现牙有炎症,也没有虫蛀,怀疑神经有问题,约神经外二科王晓松主任会诊,王晓松初步诊断可能是三叉神经痛,随即将患者转入神经外科做脑神经及面神经专业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返回到单位请假后来到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术前评估、术前准备,王晓松主任、陈国强教授等为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不久疼痛就消失了,再用手碰牙齿、脸颊等地方,没有再发作。


    面部疼痛多年求医无果,包裹严实人仍不能阻止发作


    病例资料:患者李***,女,56岁,河北张家口人。患者自年轻时就有偶尔牙痛,牙痛轻了就忍着,重了就到村里的医疗站拿些药,有时去镇上医院开几服中草药吃,不痛就算病好了,认为牙痛也不是什么大病,再加上家里经济困难,从不去城里大医院看病。大约10年前不清楚什么原因,开始右侧半边脸偶尔疼痛,打阵子痛,疼痛过后也没感到其它不适。初期次数较少,有时几个星期痛一次,有时几个月痛一次,大约三年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疼痛的时间也变长,在村里的医疗站打针、吃药也不好。一到秋天北风刮起,冷风一吹脸就开始疼痛,秋收农忙,越忙越容易痛,很多时候下地干活都要用头巾包裹很严实,但仍不能避免疼痛发作。随病情发展,发作次数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一到痛得厉害了,就去镇上或附近村子的中医药铺抓几服中药吃,有时吃了疼痛减轻,很多时候吃了也还痛,也尝试针灸,扎了几次针,针刺引起疼痛难忍,就停了。有次痛得厉害,无法吃饭,家人带着去城里医院看病,没查出病因,拿了些药就回去了,后来也去外地看过几次,多是听说某大夫有偏方或土法,治了几次白花钱也没好就不治了。

1脑积水花儿02.jpg

    女儿大学毕业后去了距家几千里的外地工作,一直没时间回家,年节给父母寄些钱或衣物。今年国庆假期回老家看看,正赶上母亲农忙下地,受了凉风后发作,痛得吃不下饭。早年只知道母亲有牙痛,好了还会痛,也觉得不是大病。现在才知道母亲的脸也痛,而且痛得厉害。她赶紧联系北京工作的一个同学帮忙问能治脸痛的医院和医生,第二天这位同学电话说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陈国强教授等医生能治,而且医疗技术很好。因预约患者较多,没预约到陈教授的专家门诊号,约了他的学生王晓松主任的专家门诊号。简单准备了一下,女儿带着母亲来到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就医,王晓松主任经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病因为颅内血管异常压迫三叉神经,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同意后收入住院病房,完善各项检查,术前评估患者具备手术条件,随后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不久患者牙痛、脸痛很快就消失了,吃饭咀嚼也没再发作疼痛,一家人非常高兴。经过抗感染及神经修复治疗,一周后出院。


    三叉神经痛受到外因刺激易发作


    据王晓松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有“触发点”,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彻底研究清楚。临床上,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约占80%以上,多发生在40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临床症状,但检查未发现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为多种原因压迫三叉神经(大多指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约85%,已得到临床证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仅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

    一些精神刺激因素如心情烦躁、情绪紧张,刺激性较强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气候变化或被冷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诱发发作,使疼痛加剧。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等日常的活动均可诱发疼痛发作,病人常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1三叉神经面部分支01.jpg

    秋冬季气温由高转低,寒冷刺激会让血管收缩,一些过度敏感的血管会痉挛、扭曲。这些病变的血管加重了对三叉神经根部挤压,导致疼痛发作。另一方面,冬季气温低,肌肉和血管容易收缩,血流变慢,三叉神经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易出现功能异常。即使是在夏季,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如果直接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风,也会因血管受冷引起痉挛,引发三叉神经痛发作加剧。因此,夏季应少吹空调,秋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睡眠少疲劳,少碰触“扳机点”。但这些措施仅能减少发作次数或降低发病,一些已经形成的病因不能彻底去除,一受刺激还会发作。一些西药、中草药等仅能局部缓解症状,无法解除神经压迫,而针灸刺激往往使发作次数增加,病情加重。要想彻底治好病,只能通过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风险小,效果好。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在手术技术上不断进行改进,手术并发症的防控和处理上有了很大突破,手术成功率95%,位于国际先进水平。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脑神经疾病文献,好大夫-王晓松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王晓松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中间神经痛、听神经肿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微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幕下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改良F-D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承担术后无效和复发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的再次手术治疗,已独立成功完成“微血管减压术”4000余例。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