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乡医疗站 >> 疾病防治 >>儿童脑积水分流管断了,需要更换吗?
详细内容

儿童脑积水分流管断了,需要更换吗?

时间:2018-11-13  【转载】   来自于:东方红星    阅读

脑积水分流术-1.jpg

    脑积水是指由于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等原因导致人体颅内脑脊液量超过正常范围,引起脑室系统扩大或蛛网膜下腔扩大,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等临床症状,婴幼儿脑积水多见,发病率为0.3%-0.5%。成年人也会发病多在脑出血后,老年人多见正常压力脑积水。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引起颅内高压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还会危害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脑积水的治疗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目的在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排出,一是应用利尿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药物缓解症状;二是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超过250mm水柱)或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而一些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也可以手术治疗但手术疗效不佳。


    手术方式有:一是解除解除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手术。如室间孔穿通术、导水管重建术、第四脑室囊肿造瘘术、脑室内肿瘤切除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枕大孔减压术等;二是减少脑脊液产生手术,如采用侧脑室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特别是一些分流手术失败或不适合进行分流的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电灼,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三是脑脊液分流术。临床最多见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分流术通常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分流系统堵塞,以分流管堵塞最多见,一般在50%-70%左右。其次是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10%,儿童中高达30%以上;再次是腹腔端管的并发症。包括分流管移位、断裂、脏器穿孔、肠梗阻、腹部积液等;此外,还有裂隙脑室综合征、分流过度或不足、神经损伤等,都一直困扰医生和患者。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微创内镜神经外科(神经外四科)主任肖庆博士,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技术为一位儿童脑积水引流管断裂患者郭***成功手术。术中拆除断裂的分流管,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后患者脑积水症状逐渐缓解,经过抗感染治疗和观察治疗,患者脑脊液循环正常,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已康复出院。患者家人对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满意,2018年11月8日在《感谢信》中说:“非常感谢微创内镜神经外科肖庆主任及医疗团队为孩子解除了分流管的困扰。因当地医院没有内镜技术,孩子发现脑积水后需要手术治疗,只能选择分流术,哪曾想放置的管子竟然断了,引起了二次脑积水症状,再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说需要更换管子,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再断。当时一听就傻啦!于是多方打听,经熟人介绍才来到航空总医院给孩子看病。肖主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治疗方案严谨,他带领的团队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再次感谢肖主任及他的团队!”


    神经内镜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早在1806年,Philipp Bozzini就发明了内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1918年Dandy应用膀胱镜观察脑室,并命名为“神经内镜”。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内镜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硬性内镜:外径在2~8mm之间,焦距短,视野宽,具有良好的照明和图像质量;内有多个通道,用于照明、冲洗吸引、工作等;物镜可有不同的视角,0°、30°、60°、70°、120°等。二是软性内镜:头端直径约2~4mm,非常灵活,术者通过控制镜头方向,可在脑室或脑池内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


    在疏通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过程中,软性内镜更灵活,创伤更小,且能够进行更广范围的疏通,效果更好,更有优势。常用的方法是神经内镜下对梗阻部位进行疏通或造瘘,使其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根据梗阻发生的部位,临床上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孔成形、中脑导水管成形、透明隔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等。一些脑肿瘤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有些患者在用内镜切除肿瘤后可以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动力不足引发的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基底动脉的搏动直接作用于第三脑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脑脊液循环动力,从而缓解脑积水。(东方红星)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