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有什么危害?哪种手术可有效改善脑供血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日本发现并命名,世界其它国家也陆续发现,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于欧洲或北美。发病有一定家族性遗传因素,女性多发,儿童和青壮年是2个发病高峰年龄,儿童以脑缺血为主,成年人脑缺血和脑出血各占50%。
临床上,短暂性脑缺血型烟雾病最多见,约占全部特发性烟雾病的70%。临床特点是反复发生一过性瘫痪或力弱,多为偏瘫,也有左右交替性偏瘫或双偏瘫。梗塞型烟雾病也常见,可导致持续性瘫痪、失语、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韩宏彦博士网上接诊了一位栓塞型烟雾病患者***,女,55岁,广东人。患者因右手右脚无力,抽搐,严重时左手无力,在当地医院就医检查显示,右侧脑血管全部堵塞,烟雾病形成,左侧一条血管堵塞约75%,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一个多月没有任何好转,病情反而还有所加重。网上求助韩宏彦主任,希望得到有效治疗。
韩宏彦主任接诊后,阅读了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及影像检查资料,分析后认为,根据患者的病情,双侧脑血管病变明显,且已经有脑梗塞,手术指征明确,建议尽快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烟雾病效果较好的方法是:“脑血管搭桥+多因素贴敷”新型联合血管旁路手术。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已经用这种方法治疗数百例烟雾病,绝大多数恢复得很好。
任何治疗手术都存在风险,脑部手术风险由多种因素决定,比如身体状况、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手术技术水平、医生经验等等,在这里做的手术出现风险的概率约2%,基本上属国际上最低。
引起烟雾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烟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烟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表现在原发性烟雾病。统计资料显示,烟雾病同胞间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42倍,患者子女发病率高出37倍。根据临床、病理、免疫及实验室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继发性烟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镰状细胞贫血、神经纤维瘤、结节性硬化等疾病,病变主要波及颅底动脉环,脑动脉可见炎性渗出,脑实质继发性血循环障碍,可有梗死灶、出血灶或假性血管瘤。另外一些可疑的病因,比如脑外伤、颅内感染,以及一些免疫性疾病比如甲亢、红斑狼疮等,可能不仅会引起脑血管的病变,也有可能引起全身血管病变,人体的所有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等一些大的动脉,都有可能产生病变。
一些常见疾病可导致烟雾病,如脑膜炎、非特异性动脉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放射线、外伤、梅毒、螺旋体病、结核性脑膜炎、脑瘤、颅内感染、视神经胶质瘤,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及视交叉部肿瘤等,可导致类似的病理改变。
烟雾病会带来什么危害?
烟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给人体到来危害,表现在,一是主干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引发一系列缺血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脑梗塞;二是颅底形成异常血管网,也就是代偿性形成的烟雾状小血管,这种血管管壁非常薄,非常脆弱,随时可能破裂导致脑出血,引发严重后果,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只是慢性缺血,症状不太明显,可即行手术治疗;如果已经引发脑梗塞,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恢复后再行烟雾病手术;而出血性烟雾病则要在急性期3个月后行烟雾病手术。
哪种手术更有效?
新型联合血管旁路手术(STA-MCA+EDMAPS)是治疗烟雾病比较先进且有效的手术方式。直接血管搭桥和多因素贴敷手术复合在同一台手术中完成,直接搭桥对一些已经有了缺血病灶的患者可以立即改善脑部的供血,降低发病概率,控制病情,多因素贴敷半年左右可以形成良好的侧枝循环,改善大范围的血供情况,为大脑建立更加完善的供血旁路通道,更有效地改善脑供血。出血型的患者血供改善后,烟雾血管压力缓解了,可以降低再次发病的概率;缺血型患者术后形成侧枝循环以后,可以满足大范围的血供,降低大面积梗塞的并发症。(东方红星 文/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