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工制作的手艺人患了帕金森,还能治好重新拿起雕刻刀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先对此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而命名。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可能参与病变过程。
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林主任治疗的帕金森病例中,有一位30多岁的手工艺人患上了帕金森,经王林主任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行脑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手抖症状消失,现在手术后近三年了,近期随访,他不但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还成为教木工技巧的老师。
患者裴***,男,36岁,木工雕刻师。自小喜爱手工雕刻。2010年春天,刚接了一批木工雕刻件的活,由于工期时间紧,每天加班紧张工作。一天在工作间休息时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手有些颤抖,端水杯喝水拿不稳,水洒在桌子上,也没太在意,整天在聚光灯下手握刻刀紧张雕刻工件,手指、手臂疲劳很正常,通常休息一下就好了。这次手抖得比以前稍重些,仍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没有停下工作休息。连续一周他的手部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感觉越来越重,抖动不受控制,尤其在紧张或情绪激动的时候手会不自觉的颤抖,大约一个月后发展到经常颤抖,持续时间长,再后来甚至从一只手抖发展到了两只手都会颤抖!因为患者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服了几年中药没好就不治了。这一系列的症状使得他不得不警惕起来。于是,赶紧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不出所料,他被诊断为帕金森病。一听说自己也患上了帕金森病,当时就懵了,“老年人得的病,我怎么也得上了呢?这下完了!无法再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木工雕刻工艺......”但更多的是苦恼,自己才30岁,还很年轻。而且,一家人要考这双手干活养活,心里着急。
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木工制作,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却无法像从前那样握紧刻刀灵活地操作。不久又加重,嗜睡、视力下降等药物副作用也随之困扰着他,后来为了尽快改善症状,也做了理疗、针灸等,治了一年多仍然没有明显好转。并且随着帕金森病情的发展,药物治疗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后来找一位当地有名的中医专家用中药治疗,结果吃了三个月汤药也没见明显好转。这使得他对治疗不再抱有希望,也对今后的生活丧失了信心。
2016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患者又遇到一个以前找他定制雕刻工艺品的北京来的顾客,聊起目前的情况,因病后一直治疗没见好,也干不了活,不知道哪里的医生能治好。这位顾客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王林主任,在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面肌痉挛等脑神经疾病上很有名,有神经外科临床20多年经验,很多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恢复了正常生活。患者听后赶紧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咨询电话进行了解沟通,并预约了专家门诊。患者随后来到航空总医院就医,王林主任经过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建议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
王林主任的详细讲解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治疗原理及手术,并介绍了几位已经治疗患者目前的生活情况,患者听后决定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术后约一个月开机调试,手抖动逐渐消失,他的病情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锻炼,患者的手又恢复了正常,可以拿起刻刀工作。2016年10月,他不仅能自己制作工件,还开始招收学生教授木工技巧。通过自己的经历,教会更多人去热爱生活,用心思考。手术后三年,他不但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也比患病前更加热爱运动。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骑自行车行60多公里,他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都健康,积极向上,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