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凤凰 唱响维也纳
凤凰组合合唱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2012年8月9日晚,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第八届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隆重举行。在众多的节目里,两首极富民族特色的歌曲《歌唱吧,惹莫惹》和《我的家园大凉山》让观众为之沸腾,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演唱这首歌曲的,正是凉山州凤凰城德昌县德昌中学的凤凰组合合唱团。这个由6名队员和1名辅导老师组成的团队,凭着精湛的技艺和突出的表现,给观众和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最终,这个团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歌曲《歌唱吧,惹莫惹》、《我的家园大凉山》获得晚会金奖,德昌中学被授予最佳组织单位,带队的李质惠被授予“文化中国·中外艺术交流优秀辅导老师”,演员们被授予“文化中国·中奥文化小使者”。
惊讶维也纳
演出当晚,接送演出团队的维也纳司机Ghost Rider从金色大厅走出来,看到演员们便竖起大拇指。他说送演员过来后,他打算去办点事再来接大家的,但一走进金色大厅,他就舍不得离开了,一直到晚会结束。
“很震撼,从未感受过这么美妙的音乐”,翻译把Ghost Rider的意思转达给大家,同时转达的还有Ghost Rider的惊讶,没想到这场演出的水平如此之高。那之后,一路陪同的Ghost Rider把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离开维也纳时,Ghost Rider坚持要把“凤凰组合”送进机场,最后落泪惜别。
李质惠告诉记者,由凤凰组合演唱的《歌唱吧,惹莫惹》和《我的家园大凉山》,受到观众的热捧,演唱过程中,掌声不断。表演结束后,全体演员上台谢幕,背景音乐《歌声与微笑》已经演唱了十几遍了,观众们还始终不愿离去。
《歌唱吧,惹莫惹》属于三声部歌曲,是以傈僳族的音乐特点为基调的原创歌曲,由李质惠作词作曲。《我的家园大凉山》属于二声部歌曲,由代伐钟作词,李质惠作曲。
两首歌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让维也纳的观众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演唱方式。
晚会上,有着“东方舞蹈女神”、“共和国的红舞鞋”之称、从艺60年的我国著名舞蹈家陈爱莲表演的独舞《天路》,把现场再次推向高潮,热情奔放的舞姿和青春洋溢的舞步,再配上凤凰组合优美深情的伴唱,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而《天路》的钢琴伴奏,也是凤凰组合成员,李质惠的女儿,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唐诗乐。
六年前的约定
维也纳的演出,是凤凰组合几名成员的重新聚首。如今,这些成员已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央音乐学院、川师大……她们依然学着音乐艺术专业。
为了参加这场演出,李质惠老师把曾经的得意门生重新找到一起,集中训练了一周,8月6日,她们登上了飞往维也纳的飞机。
所有人都很兴奋,这之前,她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走出过国门,更没有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过。
得到这个机会,源于6年前的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英才大赛,那场演出上,《歌唱吧,惹莫惹》获得特金奖。
6年过去,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组委会依然对凤凰组合印象深刻,今年4月,他们给凤凰组合合唱团发来了特邀函。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李质惠觉得能在更高的舞台上表演,是孩子们学习和锻炼的绝佳时机,因此,她兴奋地拨通了过去学生的电话。
这一次,她们比6年前唱得更好,水平更高,表现更成熟。
山里的“凤凰”
从8月9日维也纳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凤凰组合”还随代表团一起前往法国、德国、匈牙利、比利时进行交流学习。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组织此次活动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国青少年新时代的风采。这是中国青少年在音乐、舞蹈艺术领域最新成就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机会。演出之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白阳亲切接见了凤凰组合成员,并与师生合影留恋。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学到了很多东西”,李质惠说,对于从事音乐的孩子们,以及自己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享誉世界,金色大厅更是维也纳最古老的音乐厅。能在这样大的舞台上演出,无疑是一次增长见识的经历。
德昌中学凤凰组合合唱团是2005年时为迎接四川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表演而成立的。一年后的2006年8月,团队就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英才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之后的全国大赛更获得特金奖。
几年来,德昌中学凤凰组合先后曾参加州、省、全国的各种演出共计十三场,并多次获奖。
就这样一群在大凉山里的孩子,因为音乐,而展翅高飞。如今,凤凰组合依然经历着“新老更替”,高年级学生毕业后,新的学生成员继续着优异表现,继续传承着学校的优良传统。
李质惠:把傈僳族歌舞带给世界
平日里亲切有加的李质惠常常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因为是学校宣传处的主任,她总是被女儿和学生称着李主任。
作为音乐老师,李质惠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她的缘故,女儿唐诗乐也走上了音乐这条道路。这次去维也纳,李质惠与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同台演出,让她深感兴奋和自豪。
多年来,李质惠创作了很多歌曲,作品在县、州、省、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她创作的傈僳族歌曲,让更多人了解了傈僳族的音乐和文化。
李质惠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傈僳族歌舞,早在20年前就开始对傈僳族歌舞进行田间调查。在历次的文艺演出中,李质惠也力求创作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如两次在香港演出的节目都创作了傈僳和彝族歌舞。
《歌唱吧!惹莫惹》在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优秀艺术英才大赛特金奖,2007年8月,李质惠被邀请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演出。2009年10月18日晚19点40分,指导学生表演的合唱曲《歌唱吧,惹莫惹》参加全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作词、作曲的歌曲《傈僳儿女踏歌来》2010年获凉山州春满校园合唱比赛一等奖,此节目2012年参加全国第七届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十二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比赛获金奖,2012年正月初四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中播出……
“惹莫惹”是傈僳族语:“姑娘”的意思,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及四川两省,总人口63万余人。德昌县是四川省境内傈僳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方,5000多傈僳族人主要集中居住在该县的金沙傈僳族乡和南山傈僳族乡。傈僳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凡遇结婚、盖房或收获时节,总要尽情歌舞。
李质惠根据傈僳族的音乐文化基因进行再创作,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后的傈寨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生产发展、经济进步、生活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德昌凤凰组合演唱的原创三重唱歌曲《歌唱吧!惹莫惹》旋律优美动听,表演大方自然,表达了傈僳族姑娘歌唱美丽春天、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理想、歌唱可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翅膀,李质惠创作的傈僳族音乐,展现了浓郁的傈僳族风情,美妙的旋律、精彩的演唱,总是令观众和记者赞叹不已,既展示了德昌中学学生风貌,又广泛宣传了德昌地方特色的傈僳族文化。
本报记者 杨灵
(本组稿件图片由李质惠老师提供)
李质惠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目前是德昌中学的中学高级教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四川省音协手风琴学会理事、四川省音协电子琴教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凉山州音乐家协会理事、凉山州舞蹈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业余音乐考级委员会考试认定的高级电子琴教师。
2004年被评为凉山州第三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5年被评为德昌县“双争双创”优秀示范岗、2005年被评为凉山州骨干教师;
2005年获四川省音协电子琴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四川省“卡西欧”杯少儿电子琴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6年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部门颁发的第三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7年被德昌县委、县政府评为德昌县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2008年获第三届香港国际艺术大赛优秀导师奖;
2009年7月在“祝福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全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
2010年被评为凉山州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2010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赛课三等奖;2011年获第五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优秀导师奖;
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七届文艺汇演节目获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校园文艺影响力魅力名师”荣誉称号。
获国家级奖原创作品
(1)获金奖作品《傈僳儿女踏歌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版)作词作曲:李质惠 表演:德昌二小合唱团
(2)、获二等奖作品《欢乐之家》(中央电视台播出版)
作词作曲:李质惠 唐华 表演:李质惠 唐华 唐诗乐
(3)、获特金奖作品《歌唱吧,惹莫惹》
作词作曲:李质惠 表演:德昌中学凤凰组合
(4)、获二等奖作品《生死不离》北京演出女声合唱版 表演:德昌中学凤凰组合
(5)、获三等奖作品《向着快乐奔跑》作词:郝维民 作曲:李质惠 演唱:李质惠
(6)、获优秀奖作品《飞翔!飞翔!》作词作曲:李质惠 表演:德昌中学女子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