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索千佛阁村的来历与传说
级索千佛阁村位于级索镇驻地东1500米,现有人口1100余人,以王姓为主。据目前可查到的文字资料和遗存下来的古迹判断,千佛阁村应立于1000多年前的宋、金时期,与佛教寺庙有关。
据史料记载,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封建王朝,北宋建立后,比较重视文教事业,宋朝也是中国文化较发达的一个封建王朝。一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建国之初,赵匡胤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在全国各地重文而轻武。文化的兴盛自然对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宋代是划时代的时期。宋代继隋唐民族化的佛教格局形成之后,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据宋赞宁《大宋僧史略》所载,宋朝僧道“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廷,僧东道西,间杂副职;若遇效天,则道左僧右”,大体反映了宋朝对佛教的态度。按照中国传统,表示吉庆则尚左,表示凶丧则以右边为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看起来宋朝对佛道二教采取对等态度,然而实际是佛教优于道教。我市级索镇千佛阁村的来历与传说,及遗留下的古迹,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据传说,在宋金时期,千佛阁村有一气势雄伟、造型俊美的寺庙,寺庙内供有佛像1000尊,几百里远的香客都慕名前来千佛阁寺庙朝拜。到了金朝时期,因战争频繁,寺庙被毁,和尚为了生存,携带“小铜佛”各自云游四方了。至此,千佛阁村只为村名。据村东遗留的瓦砾、碎石和灰烬来判断,此处应为千佛阁遗址。现村内存有一破石碑帽,最上端有一“金”字,应是寺庙存在时所留。
寺庙被毁后,洪姓村民进居此处,后来进居此村的是段姓,现“和尚林”、“洪家花园”和“段林”等遗迹仍存。
另,千佛阁村原还有道教庙一座,该庙位于村西,现仅存三间两层古楼,该庙立建时间不详。解放前,仍有道士住在这里,后返俗。
清康熙二年(1663年),王姓迁居千佛阁村,仍依千佛阁寺的名称,定村名为千佛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