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才会“乡土美”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5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坐在村民袁其忠家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习近平对村民们说,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些地方虽然条件差但主观很努力。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5月25日新华社)
美丽乡村的标准是人定的,但美与不美却是百姓说了算。通常来说,“强、富、美、高”是一个综合标准,即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和文明程度高,这是理想中的美丽乡村,或者是“大一统”的美丽乡村标准。但现实情况是,乡土之美往往与村民的幸福感指数紧密相关。
“两厢情愿”才有真正的美丽乡村。我们往往将美丽乡村的标准强加给农民,努力将乡村打造成为我们自己心目中的美丽样态,笔者认为,这是缺乏人文关怀的。乡土美一方面是要“看起来很美”,另一方面要“内心安静的确信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乡土美。
传统的乡土美,是物质的,也是表面化的。当然,没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一座村落很难有作为,物质基础是前提。但它不是全部指标,“一俊遮百丑”,富裕的村子往往会获得几乎所有的荣誉,这种扭曲的评价体系往往也会误导一些贫困落后村“一心向钱看”。于是为了盘活村级经济,大量的“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被上马,不管合适不合适,别人有,而且还很赚钱,所以我们也要有。
其实,“农家乐”既是致富项目,亦是民心工程。财富意义上的“农家乐”等项目能够达到强村富民的目的,那势必再好不过,如果不能的话,我们也不必立刻否定“农家乐”的存在价值。“农家乐”需要精神滋养,村民内心的富足和安宁才会有真正的“农家乐”,不然,金山银山并不能保证农民真的幸福和生活安乐。因此,“农家乐”是美丽乡村的一个最重要评价指标,毕竟,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给别人看的。
美丽乡村的最终归结点还是农民。山水美、村落富、人心安,这是美丽乡村的主要特征,而“人心安”应该是核心。一个村子财大气粗,但村民却享受不到发展红利,一个村子山清水秀,但总有村民去破坏和污染,这样的村落无疑不是美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村民很容易满足,只要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吃有食,居有家,生有乐事,死有归处……这些“小确信”就足以让农民安静的生活。而美丽乡村的创建,不也是这个目的吗?
解决美丽乡村问题,首先要开创一片农家乐土,不必“强富美高”,面面俱到,但我们应该让农民拥有幸福快乐地追求“强富美高”的权利。(特约评论员 北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