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切除脑室胶样囊肿,术后12年未见复发
胶样囊肿又称为线粒体囊肿、室间孔囊肿或脑上旁体囊肿,是脑室内肿瘤的一种类型,多为良性肿瘤。一般为单发,但也可为多发;内容为黏状液体,草黄色或灰白色,伴出血时可呈深棕色。临床很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14%~2%。好发于青年人,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囊肿一般位于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极少数位于第四脑室。囊壁薄而光滑,多伴有纤维包膜,囊内衬覆立方形或髙柱状上皮细胞。囊肿逐渐增大时可阻塞室间孔引发脑积水。症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囊肿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出现颅内高压;二是囊肿的局部压迫引起相应的脑局部功能损害症状,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猝死。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镜微创神经外科(神经外四科)为一位12年前曾在本院手术的第三脑室胶样囊肿患者复查,体征正常,未见复发。
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来诊时自述间断头痛、恶心、呕吐一年多,近一个月进行性加重,一周伴有意识模糊。神经外四科肖庆主任详细询问病情,影像检查提示三脑室前部类圆形占位,双侧侧脑室扩张,四脑室形态正常。诊断为第三脑室囊性肿瘤伴脑积水。专家会诊建议神经内镜切除囊肿。患者及家人同意选择内镜囊肿切除术治疗,随后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准备,行右额入路,软性神经内镜进入右侧脑室,探查见囊肿呈半透明,右侧室间孔已经被完全阻塞。内镜单极电凝切开并去除部分囊肿壁,将胶冻样内容物吸除,切除剩余外壁,显露室间孔。
内镜进入第三脑室,疏通中脑导水管,使导水管开口通畅。术后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脑积水消失,脑室扩张减轻,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治疗,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出院继续跟踪观察。一年后复查,未见异常。手术后12年复查未见囊肿复发。
由于胶样囊肿多发生在脑深处的第三脑室,传统的开颅术需要大切口、去骨瓣,脑组织暴露大,易感染,手中脑组织的损伤较大,风险大。而采用神经内镜技术,仅需头皮切口3cm的小切口,不必去骨瓣,风险可大大降低。软性神经内镜外径仅有3.8mm,柔软、纤细、灵活,前端可以向多个方向弯曲,能够顺利从脑组织间隙穿过,可以到达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等脑深部及结构复杂的部位,因而对脑组织的损伤小。内镜前端有高清成像系统,可以清晰看到脑深部结构及病变情况,发现一些影像检查中看不到的病因,这就是内镜探查,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神经内镜可以快速清除脑出血形成的血肿,也可以切除脑囊肿、脑肿瘤,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上更具有优势。神经内镜下通过对梗阻部位进行疏通或造瘘,解除脑脊液循环路径上的梗阻,使脑脊液恢复正常循环。手术方式包括室间孔成形、中脑导水管成形、透明隔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等,根据脑积水形成的不同原因对症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广泛。 (东方红星 文/李烈)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