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与龙王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龙王堂村并不叫此名,而是叫做东水门口。南台不叫南台叫上台子。东水门口村住着王姓和蒿姓、李姓等十余户人家,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日,村中的两位牧童赶着牛儿到村南的王家寨山上去放牛。忽然间,从东面涌来的洪水瞬间淹没了他们的村庄,洪水淹没了半山腰,光露山顶(从此叫露山顶)。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水,两个牧童吓傻了,坐在山顶上嚎啕大哭,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间,乌云密布,狂风怒吼,电闪雷鸣,霞光万道,不知有几个时辰的功夫,便是晴空万里阳光四射的天空。汹涌的洪水也不见了。两人哭丧着脸赶着牛儿回到村子,惊奇的发现村子完好如初,好似并没有受到洪水的侵袭。
原来是小白龙偷偷离开东海龙宫,冒充东海龙王扩占海域地盘,祸害黎民。苍老爷的老家在沧浪渊,而他的姥娘家在簿板村。苍老爷成神之后每年都来薄板村看望他姥娘刘氏,东水门口则是他走姥娘家的必经之路,他发现村子里的村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这一次路过此地正赶上小白龙兴风作浪,苍老爷看到这条死不悔改的小白龙,就气不打一处来,立令雷神、电神缉拿小白龙,并交与天庭处置。
玉皇大帝详听苍老爷的禀报后,下令将小白龙压在此地冠花山下保佑黎民平安,加封苍老爷为五谷神,传呼东海龙王退去洪水,还特意在村子南边留下一处泉眼,供百姓生活使用,使得百姓免受此灾难。因为泉眼由龙王爷所赐,村民见其命名为龙王泉。
王氏祖迁居此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六月天从未下过大的冰雹,以使百姓过上平平安安。村民则认为苍老爷显灵,非常感恩于龙王爷的泽惠和苍老爷的恩惠,就在泉眼的旁边凑钱修建了一座龙王庙。
又在龙王泉西修建了三间石屋苍老爷庙宇,里面还供奉风雨雷电等神灵。每逢节期,村民带上香、纸、果供等去庙上祭拜。春节期间从初一开始,人们会在庙里点上盘香,悬在庙上,各家各户竞相去烧香。村中小孩子会在龙王庙旁边比放鞭炮,谁的鞭炮响,求得家事平安和五谷丰登,一直到十五结束。附近村庄的村民,家中如有白事,会带领孝子到苍老爷庙上祭拜,烧香磕头。直到现在,每当夏天下小冰雹的时候,村中的百姓仍认为是苍老爷显灵。
原东水门口先有蒿姓占业,后来有王姓迁到此地安居后,吾王氏,家繁叶茂,人丁兴旺。由于王姓与蒿姓犯地脉,据传说姓王的站在台子上王(望)见姓蒿的就蒿,姓蒿的漫漫的就被蒿没啦。后来,随着东水门口村民的人口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很大的村庄,就把原来的东水门口改成了龙王堂村,上台子改为南台。
在原村内苍老爷庙北、村围墙西北角门北旁边安放一位石婆婆。每到天气干旱时,百姓们(男女老少)都来用黄泥糊石婆婆求雨。当把石婆婆用黄泥糊上后,石婆婆就到苍老爷庙拜访,苍老爷见到石婆婆身上的黄泥干裂无样,把石婆婆折磨的泪流满面,哭泣着请求苍老爷赶快下雨。苍老爷便指令雷神、雨神、电神行雨,随即大雨倾盆而下,就把石婆婆身上的黄泥就给淋掉啦,百姓草民的庄稼得到了大丰收。直到现在每到天气干旱时,一用黄泥糊石婆婆不超过三天定下大雨。
文革时期,苍老爷庙被损坏,原址被村民修建小学,现仅存清代残留碑数块和斑驳旧址。龙王庙被损坏,建庙石基被用作修建水渠的底座。因此,龙王堂村春节期间曾有龙王庙前赛鞭炮的习俗,鞭炮愈响者则愈大吉利,文革后此俗难寻踪迹。根据王氏族人的描述,数百年来天气无论如何干旱,龙王泉从未断流,泉水淙淙,冬暖夏凉,村民饮得此泉水,健康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