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高考拜神树,荒诞闹剧何时终?

时间:2015-06-11   作者:宋雅娟  【转载】   来自于:光明网    阅读

    2015年6月1日,在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外,从零点开始,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不断涌入“神树”所在的窄巷中,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抢烧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柱香,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香客们不断将手中的香火扔进火堆里,引燃了“神树”下方的石棉瓦顶棚和百余根祈福带,过旺的香火火势一时间难以控制。随后,众人长时间不间断灭火,才得已彻底控制火势。(6月1日澎湃新闻)


    高考拜神树,荒诞闹剧何时终?


  李思辉:高考只是一次升学考试,它不是妖怪,用不着求神拜佛请钟馗。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狂热和迷信不仅不能给考生带来什么帮助,反而会给孩子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致使高考不断被妖魔化。也不光是求神拜佛,仔细推敲,你会发现长期以来社会上的很多论调都是荒谬的。比如,常见的“高考是决定命运的战场”、“是人生的一锤定音”。试问高考真的有那么玄乎吗?


  乔英杰:家长们的“愚昧”行为虽然可笑,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大惊小怪,更不应该武断地认定家长们是“迷信”和“愚昧”的。首先,家长为了祈求孩子能够在应试或者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烧香祷告、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自古即有之。其次,就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金榜题名并非只是莘莘学子的个人独有梦想,其背后往往寄托着家长和老师们更为殷切的期望。甚至有不少家长和老师所背负的压力可能比学生们还要巨大。


  李红军:一棵树再神奇它也还是一棵树,它既不能“呼风”也不能“唤雨”,人们怀着十万分的虔诚对它顶礼膜拜,管用吗?有些学生在高考中之所以能考出较好的成绩,甚至成为状元,那是他们平时努力的结果,绝不是“神树”显灵。试想,倘若这棵“神树”被刨掉之后,学生们就会考得“一塌糊涂”吗?恐怕不会。


  范子军:由普通柳树被奉为神树的荒诞不经,禁不住联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至理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实大家不难想象,或许最初有个别家长在树旁焚香跪拜为子女祈祷,渐渐引发其他家长跟风效仿,拜的人多了便“神”了,至于到底神不神、管用不管用,家长们心里未必不清楚,旁观者自然也心知肚明,信与不信已经不是特别重要,如果非得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告诉大家“神”是如何被“造”出来的。


  桂全宝:于政府而言,应均衡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高考之所以高温难退,主要症结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稀少。要想纾解家长们的焦虑,除了改进招生方式外,还需国家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政策倾斜,填平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沟壑,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当优质资源不再稀缺时,家长们的高考焦虑自会慢慢褪去。


  然玉:烧香拜过就能考过大学吗?自然不能!于此,不仅围观者看得门清,当事人也心知肚明吧。明知烧香无用,却偏要执意而为,这一现象实则早就超越了理智的范畴。为之求解,势必要追溯到,国人由来已久的“信仰投机”传统:大事临前,方才烧香祈愿。其中既无真情实感,更无严肃信念,有的只是一份“讨到彩头”的自我安慰,有的只是一种“我已尽力”的心理暗示。或许,替孩子烧香,更像是家长们的情绪释放。


  王军荣:普通柳树咋成神树?恐怕只有一个原因,只因为这棵树长在毛坦厂中学围墙外,因着毛坦厂中学的“神奇”才造就了这普通柳树的“神奇”。毛坦厂中学的确是很“神奇”,在地图上找不到,却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高考工厂”,2014年度高考人数达12000人。近10年来,本科升学率连续达到8成以上,这样“神奇”的学校,在许多家长看来,学校犹如“神助”,自然学校围墙外的普通柳树似乎也沾上了仙气,拜拜能够让自家的孩子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于文军:事实上,拜“神树”只是其中活动之一。君不见,年年高考年年拜,考生扎堆拜文庙、跪拜文曲星、拜观音、拜佛等行为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讲,家长们对高考的膜拜甚至异化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实际上,一些家长拜这拜那,也是随大流,圈个心理安慰罢了。显然,对于这种高考膜拜心理,是需要引导并调适的。


高考拜神树,荒诞闹剧何时终?


  @剑飞:与其起早贪黑拜祭“神树”,不如想办法减轻孩子的高考压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身心愉悦,轻松上阵,用良好的心态最佳的状态从容地投入高考。


  @常显:17年前我真是亏死了,居然靠拼命学习考上了清华。


  @王惠畅:家长也不容易,这种思想适可而止,毕竟神树不是万能树,有时间拜神树,不如好好地为孩子做几顿可口健康的高考餐吧。


  @计红:可怜的中国人,伤不起的中国父母!


  @朱毅:这种非理性祭拜的背后,狭隘的成功学思维与“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值得反思。


  @大山:考前拜神树! 穿红, 吃粽, 鞋子要带勾!!这里,让高考变味!!


  @ug302:可怜,我们不也经历过高考,不也活得开心吗?也没烧过什么香,不应求的太多,只是高考而已,以后的路还长。


  @蜀黎:不管是否自愿,这已经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这样的学校,早已不是个例,高考制度与教育体制,年年都会处于风口浪尖,希望不是年年炒剩饭。


  (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整理)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