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的食品
随着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剧中严厉的虎妈和温柔的猫爸引爆了关于儿童心理健康和亲子教育的种种话题,无论是虎妈的“精英教育”,还是猫爸的“快乐教育”谁更应推崇没有定论,但我今天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儿童心理健康和教育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我从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原因,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的“吃食”,其中第八集上演的虎妈逼迫孩子吃昂贵的“有机蔬菜”这一幕,让我记忆深刻,在这里我不是单指“有机蔬菜”而是泛指被冠上“有机”、“绿色健康”、“纯植物”等“名牌”的一些食品,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些跟风的习惯,一个买全都买,一轰而上,只在乎这个食品的“种类”并不在乎内在“品质”,你的孩子并不是实验田,这个不行换那个,他弱小的身体经不起这么折腾。
2014年全国掀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反“四风”,我国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么庞大的队伍都能转变作风,更何况我们每个人,我觉得更应该转变一下我们的消费观念和食品安全理念,不要盲目的追赶“时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要把食品安全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当中。”我对此理解最为简单的意思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当中来,我们这一代人更要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安全、营养均衡的儿童食品成为了更多父母的新宠。在我国,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明确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高糖、高热、高钠”或含有一些调味料、添加剂等的休闲类食品并不适合作为孩子的零食长期大量食用。也是在去年,扎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十个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护蕾”行动,旨在全面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儿童垃圾食品”,让它们永久退出我旗市场,最典型的垃圾食品‘被誉’为“史上最牛零食——辣条”,这种袋装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却在校园周边商铺热销,消费主体是中小学生。它们相对价格低廉,辛辣刺激,更无任何营养价值可言,但是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大多数孩子已产生“嗜吃”现象。经多方走访发现,一部分儿童在长期食用此类产品后出现过敏性紫癫、急性胃肠炎等疾病,这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我们要彻底地搬倒它,但不能只靠监管部门,“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抵制此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垃圾食品”。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有关儿童食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更多适合儿童食用的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不仅食品中的营养含量要符合儿童成长需要,而且限量物质和添加剂的使用量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广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全成分标注配料表,明确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情况,让消费者知情,方便消费者选择。相关食品企业要加强质量控制和服务管理,杜绝违禁成分、不超限使用限量物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如果生产的食品主要针对儿童,建议要通过标签说明如实反映食品状况,包括原材料使用情况、营养成分表、能量值、致敏物质提醒,最好按每公斤体重标注每天推荐食用限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美味食品。
学校和家庭要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安全、健康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购买食品前仔细查看食品包装说明,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远离“三无”食品和“山寨”食品。(王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