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景区经营发展应遵循的几条法则?
1.品牌化经营
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实践证明,旅游者在消费物质、精神产品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其精神、文化的一面,旅游景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形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品牌的成熟度、品牌的多少及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标志,同样景区品牌的成熟度、优势互补性也是一个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强弱的重要标志。
对于景区品牌的理解有许多观点,实质上,景区的品牌是景区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体现。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景区产品的本质是文化而非物化因素;景区品牌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树立景区品牌的关键是开发景区特色,景区经营的关键也在于特色有无。特色是以各种物化因素为载体,以民族文化和服务为灵魂,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效结合的特色,特色不是樱花或者彩虹般短暂的冲动,也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般的虚无幻觉,特色是建立在资源、市场、民族与历史基础之上的永恒的文化。景区开发出了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品牌不一定是名牌,也不一定是在每一个品牌形象阶梯中占据最高位置的,也不简单是经过注册后的商标化,只要景区注重练内功、挖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占据自己在品牌阶梯中的独特势位,景区品牌的经营就算是成功的。满足游客的需要,特别注重满足游客物质层面需要之上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借此达到对游客最大核心利益的满足,是景区经营的永恒法则。
2.逐步转换经营体制
景区要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转换经营体制以焕发景区的活力,这是目前我国景区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景区的前期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使得公有制体制下开发景区遇到了较多的资金问题,此外国营景区对于开发风险的评估较私营景区缺少审慎性,对于风险的应对较私营景区缺少灵活性、适应性,对于人才的管理录用私营景区更专业、更规范。
通过景区体制的转换,一方面解放景区束缚的脚步,充分发挥景区的潜力;另一方面,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民营、私营企业,同时,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当然,尽管我国私营企业经营景区获得成功的例子有一些,景区在转换经营体制时也应慎重,可以循序渐进,由点及面,试验性的开展,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景区的本质是服务。可见,景区各类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好的景区其员工队伍和管理者阶层应当是高素质并经过专业培训的。
我国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景区真正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未制定过。私营景区中存在着“员工地位低、缺少发展和培训的机遇、工作要求苟刻、需求季节性、员工高流失率和服务的短期利益性”等问题;国营景区中虽然人员工资相对较高,但僵化的体制和工作惯例以及落后的经营理念,导致景区很难吸收新鲜血液和优秀的人才,其经营管理理念不能适应景区迅速发展的需要,问题也很突出。
可见,无论是私营景区还是国营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都相当落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并未形成,景区各类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不但增加了景区经营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整体服务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景区和旅游业的形象。中国景区“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服务”的现状必须尽快扭转,发挥景区资源应有的优势,以实现景区全面和谐发展。
加强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在人力资源的录用和管理上应专业化、市场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4.健全法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完善现有法制,弥补当今景区法规的空白,走以法治旅的道路。景区规划开发、环境承载力限制、游客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居民的经营建设活动等,都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景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景区的产品只能在目的地销售,只有把客人从客源地吸引到目的地产品的价值才能体现,客源吸引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景区的效益。而客人选择景区时,一定程度上依赖着景区的人文自然环境。景区以有限的空间源源不断的接待五湖宾客,对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造成巨大冲击,景区对环境的依赖和对环境难以避免的破坏这一对矛盾构成了景区发展的基本矛盾,使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更迫切、更重要。
景区所有的经营和开发活动都应以保护为基础,以服务为内容,以效益为目的。既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重视社会治安环境、交通安全、经济发展环境等社会环境的限制,以景区发展为主体,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旅游对景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实现景区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5.协调开发好城市主题公园类景区和近郊乡村类景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将呈现几大流派,主题公园类景区和乡村类景区的需求将会成为两个重要趋势。旅游者选择景区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主题公园类的景区根据办园理念和主题的不同,景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类旅游者的需求,其客源市场具有相对广泛性。另外,一些科幻类和富有挑战性、刺激性的主题公园给消费者带来的科学、刺激性体验是其他类型的景区难以比拟的。所以,主题公园类景区将是世界范围内旅游消费的大趋势,但主题公园类景区必须选址在大都市,至少应选设在周边有大都市做客源依托的城市,客源市场的充分与否是建设主题公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主题公园的开发既要适应大众消费,又要能够引导大众消费。
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的结果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的需求意识增强, 因此,乡村景区的开发具有市场前景, 开发乡村景区要力求乡土化、地方化、民族化,要充分以现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基础,充分展示乡村景区特有的朴实性、粗犷性、野趣性,这样开发既可减少成本,又可最大化的保护当地自然文化风貌。乡村景区应尽量选在近郊开发,客源市场的距离以及附近城市的依托性也是乡村景区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开发乡村景区,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既可满足城市人返璞归真的消费需求,又可富裕一方农民,同时还可吸引一些外资,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