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夏津:招徕“保姆”管景区

时间:2015-06-14   作者:张宇鸿  【转载】   来自于:大众日报    阅读

06_06_0388.jpg

夏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颐寿园景区生态文化节期间,前来采摘椹果的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张宇鸿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盛夏的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平安湖景区,湖水碧波荡漾,一株株垂柳、国槐把湖边装扮得绿意盎然。

  据悉,今年,景区内绿化投入了300余万元,而该县却没有拿一分钱。“这得益于县里发展旅游的新思路,寻找合适的旅游投资公司,把景区交给他们建设、管理、运营。”夏津县旅游局局长杨春政介绍。

  如何把旅游景区做得既叫好又叫座?夏津县的答案是从体制上改变以往政府“一把抓”的发展方式,以景区“托管”的形式,把旅游推向市场化。


    政府办旅游——

    扶上马必不可少,送一程不可多为


  “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夏津旅游是计划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并经营管理景区。”夏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耀华介绍。这种模式,在旅游起步阶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旅游品牌创建两个方面。

  从没有一寸硬化道路到一条宽10米、长42公里的柏油路贯穿景区;从没有一个服务设施,到停车场、厕所、商品中心一应俱全;从沙化林地到颐寿园、杏邬园、香雪园等10个千亩景区成型。8年来,夏津县已经投入了近4亿元。不仅资金投入巨大,征地、迁占,还要涉及10余个村庄的群众。

  “这样一个连雏形都没出的景区,这样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只能由政府来做。”王耀华介绍。

  而同时,诸多荣誉称号的获得也依赖于政府。仅2014年,该县就拿下了四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中就包括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入选中国重要文化遗产,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晋升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德州市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此之前,他们也荣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列入“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

  然而,在景区“扶上马”后,政府“送一程”明显乏力:景区提升是个“烧钱”工程,而夏津相对较弱的财政收入只能望洋兴叹;景区运营、管理都需要专业人才,而目前体制只能由旅游局并不专业的工作人员兼职;市场开发、营销渠道不畅,政府鞭长莫及。

  “旅游局工作人员有20多个,基本是全职‘保姆’。每天脚打后脑勺,成效却不明显。”杨春政说。


     市场管旅游——

    “托管”解决了钱、人、事问题


  夏津县根据经济建设由“计划”而“市场”激发的活力找到了转变思路:术业有专攻,政府管旅游、市场办旅游。而对于市场化的方式,他们看好了“托管”。

  “景区托管是个趋势,特别是我们这样新开发的景区,选择具备专业水准的管理团队介入景区管理,把景区全部或部分经营管理业务托管出去,是解决问题较为快捷的措施。”夏津县长才玉璞说。

  秉着谁托管、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该县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招徕“保姆”,一举解决了钱、人、事等问题。“如果合适,我们优先考虑将整个景区打包‘托管'。目前,在没有合适公司的情况下,先分园区实行分包‘托管’。”杨春政介绍,“在合作形式上,既可以交纳承包金自负盈亏,也可根据盈利情况协议分成。”

  为了招徕一个专业称职的“保姆”,该县积极与首旅、中青旅、达沃斯巅峰置业等国内知名的旅游公司接触。目前,已经有5个园区吸引了客商的眼球。

  槐林狩猎场得到北京中贸集团的青睐,中贸集团打算“托管”园区作为自己的水上救援、野外生存试验等项目培训基地,将设在北京怀柔欢乐谷的培训基地移到此地。据悉,该县的槐林除了槐花节一周时间游客较多,其他时间基本闲置,托管出去就能吸引更多游客。而中贸的运营模式和客户都是成熟的,移到夏津可以省下一批场地费用。

  除景区外,该县还把“托管”的业务外扩,节庆活动、景区广告等也对外招“保姆”。同时,政府也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把生态旅游作为子基金之一重点推出。


    保障农户权益——

    景区的农户所有权不变


  “在托管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户的权益,这是我们搞旅游开发‘为了谁’的问题。”才玉璞说。

  该县在景区“托管”上,实施“三权分立”,聘请专业景区管理公司,由其作为市场主体,行使经营权;县旅游局作为旅游主管部门行使行政管理权,同时协调关系、服务企业;而最根本的是保证农户的景区所有权不变,保证景区不论谁经营,百姓都能凭借资源所有权受益。

  夏津县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与农户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模式,他们坚持产权不变,土地承包权、果树所有权都归原来农户所有;收益权不变,所有土地、果树所得收入,都归农户。除了上述这些权益在托管后不变外,该县还将进一步明晰农户在企业上缴的“托管”费用、盈利分红分成的问题。

  “景区‘托管’后,游客增多,就如同允许土地流转一样,农户受益肯定还会增加。咱老百姓实诚,不管谁经营,装到咱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咱就支持。”景区农户田永木说。

  近年来,由于游客增多,果子“股票”升值了,受益最大的自然是“股东”果农。随着每年上百万游客的涌入,夏津的椹果、梨、地瓜、花生等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带动附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一倍。

  而同时,第三产业也随之兴起,在景区的10余个村庄,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服务应运而生。作为全省旅游经济特色村,苏留庄镇于里长屯社区60%的经济收入来自旅游。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