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匠心营造 斗拱 中国古建筑的第一语言

时间:2015-06-14  【转载】   来自于:华夏地理    阅读

4341024.jpeg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装饰与结构部分,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制流变的重要标志。梁思成先生说过:“所谓斗栱,是在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解释得最详尽的。它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钥匙,它在中国建筑上之重要有如欧洲、希腊、罗马建筑中的‘五范’。”

  

  斗栱位于屋檐之下,梁柱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通过斗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同时,斗栱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檐桁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何为斗栱?

  

  斗: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

  

  栱:驾于斗上的弓形横木

  一组斗栱(宋代称“朵”,清代称“攒”)由若干个斗和栱组成,可置于柱头之上,也可置于两柱之间的阑额上或角柱上,分别称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或转角铺作(“铺作"即斗栱的总称)。从结构上,最重要的是栌斗(即斗栱底部、柱头之上的那块大方木)和华栱,后者是从栌斗上挑出的、与建筑物正面成直角的栱。华栱可以上下重叠使用,层层向外或向内挑出,称为“出跳”。一组斗栱可含一至五跳。横向的栱与华栱在栌斗上相交叉,与墙面平行。每一跳有一至二层横向栱的,称为“计心”,没有横向栱的出跳,称为“偷心”。

  

  有时候华栱之上还有一个斜向构件,称为“昂”。它的上端,称为昂尾,常由梁或 的重量将其下压,从而成为支承挑出的屋檐的一根杠杆。它那向外突出的尖形昂嘴使其极容易被辨认出来。

  

  依据出跳的数目、华栱与昂的悬挑、计心或偷心的安排等等不同情况,形成了斗栱的多种组合方式,重复交叠,可变化万千。可以这样简单,一目了然:

  

  也可以如此复杂:

  

  斗栱之间以榫卯结合,不使用一根铁钉,这样纵横交错的组合犹如在梁架与柱间增设了一层弹簧层,可以有效地抗御地震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许多古代木构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比如我国最高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辽代释迦木塔。

  

  应县木塔

  斗栱两千多年的演变沿革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结构法的演变史,所以常常是我们鉴别建筑年代的依据。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逐渐发展完备。唐代至元代,斗栱的体积宏大,近乎柱高的一半,充分表现出斗栱在结构上的重要性,例如佛光寺东大殿。

  

  宋代以后,斗栱偏于纤巧,至明清,斗栱的结构作用几乎不存,体积更为细密,檐下装饰作用增强,色彩也更为鲜艳,如故宫太和殿的斗栱。

  

  太和殿斗拱彩画

  正因为斗栱具有装饰性,它可以出现在很多地方,由于各时期、各地域的不同,斗栱也相应呈现出千般姿态,万种风采。屋檐下、戏台、藻井、牌楼、门头……都可见到斗栱的身影。

  建筑斗栱:屋檐下支撑屋顶出檐的斗拱,是建筑上用得最多最集中的一类斗拱。

  

  

  外檐下转角斗栱

  

  内檐下斗栱

  

  山西建筑砖雕斗栱

  

  东阳建筑木雕斗栱

  

  江西民居斗栱

  

  布达拉宫建筑的斗栱

  藻井斗栱:藻井是建筑室内天花上的一种装饰,斗栱将藻井结构层层抬高,从而构成一座完整的装饰。

  

  故宫太和殿藻井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藻井及斗栱

  

  宁波保国寺藻井斗栱

  

  浙江宁海古戏台藻井斗栱

  门头斗栱:门头是建筑大门上的装饰,斗栱装饰性极强。

  

  渠家大院门头斗栱

  

  网师园砖雕门头斗栱

  

  藏区民居门头斗栱

  

  云南喜洲白族民居门头斗栱

  牌楼斗栱

  

  开封山陕会馆牌楼斗栱

  

  重庆湖广会馆禹王宫牌楼斗栱

  

  清西陵石牌坊斗栱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牌楼斗栱

  

  安徽绩溪石牌楼斗拱

  塔之斗栱:塔,源于印度,汉末传入中国后,形成多层楼阁式佛塔,因此亦有斗栱形象。很多石塔、砖塔中的斗栱仅为装饰之用,不具有结构功能。

  

  应县木塔斗栱

  

  临济寺澄灵塔

  

  开封琉璃塔斗栱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