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安全 警钟长鸣(附照片)(图)
在CCTV《华商论见》栏目组现场,左为中央电视台姚雪松,右为陈东
专题
校服安全对每一个学生就要做到100%,而绝不允许99%校服安全 警钟长鸣(附照片)
陈东
繁露校服创中国品牌
2014年,上海繁露服饰有限公司已经把校服面料的厚度密度,染料的成分数据,附件的品质品牌,制作的生产工艺,仓库的存储环境,运输的工具流程,检测的安全牢度,结算的时间方式,线上线下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全面标准化、数据化。引进世界顶级全套日本重机品牌的电动裁剪刀、缝纫机、锁眼机、拷边机、纽扣机、整炀机等系列设备,拉链采用YKK一线品牌。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从设计理念、面料采购、安全检测、制作流程、生产工艺、销售模式、售后服务等进行了系统性改革,实现了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上海繁露服饰有限公司2013年通过了ISO2000国际标准化企业管理认证,荣获3·15诚信企业;2014年荣获CCTV中国全行业唯一的“中国品牌”称号,并经过选拔代表中国校服在美国NBA赛场进行了展示,结束了中国校服没民族特色、没品牌标准的历史。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网、上海电视台、文汇报等一线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安全,是校服的“生命线”
全体“繁露人”坚持“服务为人、诚信做人”的传统理念,深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希望,要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必须具备最起码的两个条件,让他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穿得好看、穿得舒适,让他们从小有一种自豪感、认同感。就像我们的军人一样,穿上绿色的军装,就有一种无比自豪感,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套简单的衣服,更有意义的是责任和使命。校服同样也有这种责任和使命,学习和超越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而培养好下一代、服务好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校服不仅是安全检测过关就等于什么都过关,安全是必须品而不是奢侈品,更重要的是牢固、好看、舒适、时尚,学生喜欢才是硬道理。我衷心希望所有为学生服务的企业,担负起这份责任和使命,真正做出学校放心定、家长乐意买、学生喜欢穿的校服,具有我们国家民族品牌特征的校服,体现出校服的真正价值,给社会提供正能量,实现校服“中国梦”。
校服,是给学生上学时穿的衣服,是服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种类,它的严肃性应该相当于军人和警察的制服,但它的活泼性应该与童装时装相媲美,因校服的穿着者是未成年人,因此,它的安全性要求应该高于成人衣服的标准。
特色,是校服的“挺刮度”
校服的复杂程度超过任何一类服装,它春夏秋冬横跨四季,尺码从100至200有几十个规格,有正装也有休闲装,有夹克衫也有运动服,有毛衣线衫,还有西装衬衫。再加上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各种民族服装丰富多彩,演出服装也有多元文化所融合,根据民族特色、乐器的种类和演出内容,对服饰的要求均有所不同。而在国外,有日韩风格的锐气校服,有英伦风格的绅士校服,有欧美风格的休闲校服。但我国传统校服派系不一,由于商家缺少诚信,学校不够重视,有关主管部门的垄断等原因,所以无法形成风格。还有,国外校服种类不仅仅是衣服和裤子,还有鞋子、袜子、帽子、围巾、领带、书包、笔袋等整个系列的产品,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穿着制度的要求。
诚信,是校服的“基准线”
学生穿校服便于学校管理,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价格便宜能减轻家长经济压力,学生穿了校服也会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还能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和学生的思想,是校内校外一道流动文化的风景。再说企业虽然卖给学校的价格比较便宜,但因学校是批量采购、数量较大,薄利多销也能给企业创造微薄利润,这本来是件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可是很多企业拿校服不当衣服,却把它当作谋取暴利的工具,不讲安全、不讲质量、不讲服务、不讲诚信,使用不正当手段搞定领导、搞定学校。也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法制意识淡薄,用牺牲学生健康作代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违反招标规范化的原则,指使下属,暗示家长,表面上是公开招标,实际上是暗箱操作、内定厂商,招标只是一个形式,学生、家长敢怒而不敢言。还有很多学校连程序都不走,招揽自己亲戚朋友的小作坊服装加工场,粗制滥造,款式落后、面料陈旧、附料极差、安全无法保证,让学生看到校服感到恶心,家长提到校服感到担心。
2013年2月上海问题校服事件忽然暴发,一时间让社会所强烈关注。同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高度重视,联合下发了重要文件,明确学校征订校服的操作流程和自愿订购的规定,但这么权威的文件到了部分学校却成了一张废纸,有些校长连文件都没阅读过,自作主张,盲目采购,导致大量问题校服流入学校。在每次的检查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致癌芳香胺和甲醛(福尔马林)每次榜上有名,这么严重问题的校服怎么会从面料做成衣服?面料怎么会流到工厂?衣服怎么会流到学校?学校又怎么会发给学生?六部委的文件明确规定,校服必须通过二次送检合格方可发给学生,可问题到底是在哪里呢?据调查原因多种多样,市场垄断是第一大敌,有关部门旗下极大多数有校服生产供应商,有的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已经改制的,有的是领导指定的,这些企业他们根本不需要研发新产品,开发新面料,添置新设备,引进新工艺,再臭再滥也能卖个好价钱,像这类企业一旦出了问题,一方面有关部门会暗中相助加以掩盖,问题大了政府背黑锅。还有违法犯罪成本低,上了黑名单的企业改个名字又是一条好汉,像上海半XX服饰有限公司在2013年毒校服事件中榜上有名,但改个名字变成上海哈XX服饰有限公司,这样就没有部门再去对其进行监管。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国外,责任者将终身不得从事此行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信用终身问责制,提高犯罪成本,让不法商家无路可走。
安全是100%而绝不允许99%!对1%的人来说就是100%!有同行会问,你也是做校服的,把校服要求抬得如此之高,你真做到了吗?还有个别的校长会问,你是否做不到生意在炒作?再有个别垄断地区的领导也会问,你是否打不进我们的地盘来告恶状?都不是,我需要的是诚信经营的同行,公开透明的市场,严格监督的部门,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真正把校服选择权交给学校和家委会、交给学生自己,校服生产交给市场,政府负责监督检查学校的操作流程、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政府不要做企业的后台,应该做学生的后台。而学校应该搞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帮助、有意义的活动,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校服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想融入到学校、融入到校服里,因为学生是校服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安全、让学生的美从衣服上体现出来而得到自信。
监管,是校服的“安全阀”
校服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是一个四季工程,关联春夏秋冬,没有终结式,只有进行时,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永在路上。在这里提出几点主张。
一是明确责任追究:学校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对校服采购的一切规定,成立学校校服采购穿着领导小组,并要让领导小组发挥作用,编制好校服的公开招标制度、校服的采购制度、校服的穿着制度等,不搞暗箱操作、内定厂商,尊重家长和学生对校服的选择。同时企业要以质量、价格、信誉、服务来争取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喜欢和信赖,以实力来争取选票,赢得坦荡、输得光荣。
学校不按规定操作,一经发现应对其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如拿企业贿赂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企业如搞低价劣质的恶性竞争,贿赂领导、贿赂经办人员争取市场的,一经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取消行业从业资格。如不按规定操作导致有毒有害校服进入学校,应对校方领导和企业领导共同追究责任,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并予终身制裁。
二是设置准入门槛:企业的规模可从几个方面体现,其一注册资金和实收资本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资本越大,赔偿能力越大、规模越大、生产能力越强、设备越先进、生产工艺越好、管理越正规、安全质量越可靠。所以应该设定多少资本的一个界限,比如200万元以上,或者500万元以上。其二是客户系统的体现,合作单位越多显得规模越大、生产能力越大,如果一个工厂只给一个学校做校服,无论是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检测成本都会大幅度提高。其三是从销售收入数据方面也能体现,销售收入越多显得规模越大。其四是产品种类多、开发能力强、设计理念新的企业应该不会很差,信用等级、媒体报道、品牌证书等更能说明企业的实力和诚信等级。
售后服务是体现本商品的最重要价值,比如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中国的海尔,都有着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所以得到全球消费者的信赖。校服也不例外,缺乏服务的校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是衣服,他是有两个属性所组成的,在出厂检验时表面看没有问题是属合格产品。但通过穿着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比如线脚爆裂、拉链卡齿、拷纽脱落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是很常见,它不属于质量事故,但影响穿着,这时在售后服务上体现了价值。首先企业要承担起给予及时修复的责任,如果修不好,必须立即给予调换,绝对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穿着。而今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工作应该在互联网上来完成,校服也是同样,学生白天要上学,家长白天要上班,如果校服发生使用和穿着上的大小问题,最好在当晚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通过企业客服人员及时处理,并得到及时解决,这就是校服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条件。
三是设定标准体系:面料成分、染料数据、附料性能、生产工艺、包装仓储运输等应该标准化、数据化。目前,校服行业所用面料乱象繁生,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极为严重,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在面料的成分上偷工减料、厚度密度上偷工减料、生产工艺上偷工减料、染料上偷工减料、附件上偷工减料,比如冬装用涂胶面料导致不透气,使人体热量无法散发,容易受寒感冒,一旦涂胶脱离面料,变成严重质量问题,衣服彻底报废。运动装面料没厚度,棉的成分少之又少,几周一穿就起毛起球。春秋装用再生涤纶针织面料,又厚又重,穿在身上感觉非常不舒适。夏装面料也是涤多棉少,编织疏松,牢度极差。虽然国家有GB18401—2010的服装检测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不检测这些数据的,只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分析。如果有可能,建议建立一个GB—国家校服标准,或者是GB—1~16岁的中国童装标准,对面料的成分、厚度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数据化。
四是把好最后一关:各地有关部门及单位应该统一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招投标采购校服的范本,供各学校企业统一使用(或者委托第三方以网上公告,公开信息、公开招标),并由各级部门监督执行,对学校的招标、采购、送检、结算要全过程监督。质量技术管理监督部门应该对全国各省市生产或经营校服的企业进行跟踪,一经发现问题,必须无条件给予处罚,问题严重的予以曝光,只有从严才有震慑力。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校服法律法规,让学生穿上具有法律法规所保障的校服。
校服,关联学生健康成长;校服安全,永在路上。我们肩负使命,责无旁贷,不负众望。
(作者为上海繁露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