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学论
不安分的人们赋予“山寨”一词颇为新潮的涵义,怀旧的狼祭仁兄却依然钟情于其如初的意念,若非要狼祭的思想与时俱进,那么面对“山寨”一词狼祭不再无知地认为那是“山林里的篱笆墙”,至少该是高山林海里那若隐若现的别墅山庄。
既然“山寨”一词在顽固不化的狼祭面前黯然了,那随“山寨”而鹊起的“一系列品牌产品”也难在狼祭的意念中确立。然值得庆幸的是,狼祭嗜爱舞文弄墨,竟然而又固然在意于“山寨文学”,毕竟在狼祭的眼里,“山寨文学”是梁山好汉弃武从文的另一番天地。
不执著于招安的首领们和不甘心受招安的鬼才们顶起了“山寨文学”,致使本性斯文的人们在茶前饭后有了别有洞天的的生活。山寨文学的鬼才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理性秉着类同的的志趣走到一起──狼祭之所以称之为“鬼才”,诚然有别于“神才”与“人才”:“神才”有着天赋与机遇,他们孤傲地操纵者文字,提防着有魔力与之斗法的“鬼才们”,欲绝其后患而又恐胜之不武;“人才”有着威望与资本,他们冷漠地守护着文字,小心着有能力与之抗衡的“鬼才们”,人鬼殊途却人鬼情未了。
“山寨文学”就这样在人神共弃的孤寂中悄然成形,在高山林海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根发芽,正如历史上那些被官匪排挤的难民,在梁山泊里找到了他们可以生存的归宿。鬼才们点燃粼粼鬼火,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给黑夜于点点光晕。也许落草为寇是一种耻辱,但历史赋予梁山草寇好汉之美誉,足以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人品是可敬的!
“山寨文学”里的鬼才们无疑是梁山泊里弃武从文的骄子,在这里,在山寨里,你可以看到足智多谋的智多星,也可以看到至诚至朴的朝天王;扈三娘艺高人靓,孙二娘溢酒流芳;青面兽的一柄刀斩凤屠龙,豹子头的一杆枪披靡所向;云里金刚拨云弄雾,浪里白条乘风破浪……山寨里弃武从文的鬼才们,不乏有鲁迅郭沫若之才,也不缺有韩寒郭敬明之能,或模秀于文学大师笔耕不辍,或猎奇于文学天才瞬间灵犀,他们有着执著的信念,他们有着对中国五年年文化的挚爱与信仰,他们所没有的,就是天赋机遇和资本威望!
在这“神才”和“人才”不屑一顾的地方,却是“鬼才们的世外桃源”,鬼才们是乐意到“山寨文学”里走上一遭或者坐上一坐的。沏一壶山寨的浓茶,或斟一碗孙二娘的清酒,去看那腾蛟起凤表演,正所谓:何乐而不为?偶或来了雅兴,也去凑个热闹舞上一段,听听山寨里赞美的声音,正所谓:人间哪得几回闻?即使这一切都没雅兴,“鬼才们”至少可以在这高山林海的圣地修身养性──登高山而览锦绣,临林海而听神韵,正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山寨文学”给了鬼才们可以栖息的空间,在这人杰地灵的第三空间里,不甘寂寞却又懂得享用寂寞的鬼才们在这里洗涤沧桑──把疲惫与沧桑洗涤,在充满芳香的汁液里浸泡,裹着素衣走出去的,岂只是那洁净的肉体,更有那升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