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世界文学奖”颇有些山寨味道
莫言的诺奖效应蔓延到了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同是作家和政协委员的赵丽宏昨日告诉记者,他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他甚至已为这个奖项想好了名字,就叫“李太白世界文学奖”,而且赵丽宏建议这个奖不由作协组织,由非官方基金会来承办,要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 3月4日南方新闻网)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人扬眉吐气,激动得失眠。做梦都想“诺贝尔”成了一些人孜孜追求。这本是好事,说明中国人有志气不甘落后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敢于向“诺贝尔”峰顶攀登。
如今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在两会上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世界文学奖”,“以争夺中国在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这个想法很好,但很天真。“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奖项,是不可以复制的。中国设立“李太白世界文学奖”,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能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呢?自封一种世界性奖项,“山寨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一种自慰的“逗你玩儿”,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中国要在世界文学界上获得话语权,是靠实力来说话,不是自创一个什么山寨奖项就能争夺的。要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魅力。社会心理学揭示,“向上”是人的自然天性,“超越”是人的普遍欲望,“表现”是人的固有本能。人们都希望成为生活的“主人”,社会舞台的“主角”。但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是互补的如同百花园中有花的红,叶的绿。我们要自信、自尊、自爱,但不能妄尊自大。中国文学的“争气机”不是自封的,振兴中国文学,要走自己的路,要攀登而不是攀附。复制一个世界性的“诺贝尔文学奖”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兴奋剂。
要让中国文学得到世界承认,争夺中国在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不必着急设立一个什么“李太白世界文学奖”的虚妄,不妨先设立一个“李太白中国文学奖”,先打好基础更实在更具可行性。只有我们的文学得到世界承认,世界才能认可“李太白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不可复制和“山寨”。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学振兴之路靠的都是崇尚实干的务实,来不得半点虚名和花架子。(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