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于正“抄袭门”给山寨文化敲警钟

时间:2015-06-21   作者:张培元  【转载】   来自于:嘉兴日报    阅读

    ■张培元


    于正真的迎来了第二场官司。去年12月25日,北京市三中院对琼瑶起诉于正抄袭案进行宣判,于正败,琼瑶胜。当时就有网友喊话,称一大波被于正抄袭的作家正在路上,让于正做好心理准备。这不,第二场官司真的来了!1月5日中午,江苏作家周浩晖发微博表示已与律师签约,即将正式起诉于正。现代快报记者专访周浩晖,发现此案抄袭证据颇为详细,于正很可能迎来第二次败诉。


    盘点2014年的文艺圈,于正“抄袭门”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76岁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先后向广电总局和法院控诉于正抄袭,并用一系列证据证明,于正作品《宫锁连城》有21个桥段与琼瑶《梅花烙》高度雷同。法院判定于正败诉后,人民日报微博评论称“法律不容文贼”,中国电影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公开发表声明:“原创是光荣的生命线,抄袭是可耻的墓志铭。”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文艺大发展的时代,但也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山寨文化泛滥的时代。以电视剧为例,中国年产电视剧在数量上虽然跃居世界第一,但其质量、影响力乏善可陈。曾执导过《四世同堂》《渴望》等经典之作的著名导演郑晓龙,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对中国电视剧年产17703集进行炮轰:17703集其实是一个可笑的数量,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时,每天要播多少集才能播完啊!在美国,年产电视剧只有4000集左右,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电视剧产量上的“大跃进”,带来的不只是资源浪费,更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产能严重过剩、题材高度同质化的背后,是极其严重的抄袭、模仿。


    小小的电视荧屏,已容不下某些追名逐利之徒的疯狂。这些人应该知道,再精美的山寨也是山寨,永远难登大雅之堂,不以原创取胜,而是靠复制粘贴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这种行为首先会毁掉文学艺术,其次会毁掉他们自己。琼瑶向于正索赔2000万元,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家拿起法律武器,这既是对抄袭者亮红灯,也是对愈演愈烈的山寨文化敲警钟。


    文学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原创,文学艺术的最大生命力也在于原创。奉劝“于正们”金盆洗手,多学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郑渊洁走上专业写作之路后,就不再看其他人尤其是同行作家的作品了,他认为作家就应该看生活,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生活告诉读者。看其他作家的作品形同看“二手货”,看到一定程度后,你可能分不清哪些是你看到的生活,哪些是别人的文学作品。郑氏之言提醒所有创作者,既然以文墨为生,就更应懂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