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亭 钟磬声来水石寒

时间:2015-06-21  【转载】   来自于:艺龙网    阅读

4570470_12979484501Zjt.jpg.big.jpg


    金山亭位于如意洲以东、隔澄湖相对。从月色江声西过小石板桥,沿湖滨小道往北,跨叠石小桥可达金山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山上建有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康熙皇帝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京后便在山庄水面开阔的澄湖东部修筑了金山岛、金山亭。


    避暑山庄的金山与镇江的金山相比,规模虽小,但景物环境相似。山西麓有石阶与水滨相接,可由此登舟泛湖。历石阶而上是面西的7间敞厅门殿。东上便是面阔5间的镜水云岑殿。殿外有过山曲廊,回环曲折,高低参差,形如半月环抱。再顺叠石蹬道拾级而上,即金山峰顶平台,台上面南建殿3间,名“天宇咸畅”。过此殿可登危楼高耸的三层上帝阁,阁檐悬有康熙帝御笔匾三面,下曰“皇穹永佑”,中曰“元武威灵”,上曰“天高听卑”,阁的上两层是皇帝礼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的地方。阁下临湖一亭,乾隆皇帝题名“芳洲”。循上帝阁内木梯登阁,如登妙高峰,水天空阔,融为一体。康熙皇帝说此阁:“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镇江金山慈寿塔是八面七级,山庄上帝阁是六面三级。与金山江天寺景观效果神似。


    镇江金山之西一里有中冷泉,汲泉烹茶,清香甘美,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而山庄金山岛东北半里处有热河泉,水含多种矿物质,是制作承德上等饮料—杏仁露、酸枣露、山楂露、金莲花露、大枣露的主要原料。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当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宋朝王令的一首《金山寺》让我仿佛看到了长江浩瀚壮阔,烟波浩渺,澄碧的江水围绕着清碧秀丽的金山,巍峨的金山置于万顷江上,似乎也会被滔天巨浪所淹没的壮观景象。这首诗中,诗人王令把自己宽广辽阔的胸襟怀抱和壮美无边的江山美景融成一片。读了这首诗后,便对金山寺充满了向往,又因为那个美丽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中有“水漫金山寺”一段,于是到金山寺一游就成了我旅行的重要一站。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承德的金山亭。

 

    一进入大门,抬头望去,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来到大雄宝殿,感到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我本是一个不信佛的人,但置身于这个美妙的佛国世界,我却对佛怀着无比的虔诚拜了三拜,因为,在他高大的神像面前,真的能让热衷名利的人,感受到‘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能让他知道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的,人可以藉努力以获致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


4570470_12979484472zQ5.jpg.big.jpg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亭,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站在这里,我不禁吟咏起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随后我们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由于两个孩子要坐船到对面的芙蓉楼去,后面的慈寿塔,白龙洞等就没有观赏了,我带孩子们跟着导游去坐船到对面的芙蓉楼去,水面绿波荡漾,清澈如镜。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与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连,烟雨茫茫,湖中挺立着三座形状各异的汉白玉雕刻的石幢,中间镂空,这就是三塔印月,塔影楼景相映成趣。芙蓉楼二楼正中悬挂的“芙蓉楼”横匾。红柱门窗青瓦飞檐,四周长廊境蜒曲折,无论走进北侧的冰心亭,还是南侧的掬月亭,都会重现唐朝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境,把我们带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我们来到了芙蓉楼前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这里的泉水有一个特点,游客要使大声鼓掌,泉水就会向上翻涌,我们一起鼓起掌来,果然泉水往上涌得更欢,似乎在欢迎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远道的游客。听说把中泠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泉”。

 

    最后,午餐的时间到了,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登上了返回的游船。将这雄伟壮丽的金山寺和这烟波浩渺的江水容纳在胸中,储存在记忆里。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