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龙岩山歌戏闽西独有 把戏曲唱出山歌味

时间:2015-06-22   作者:吴林增  【转载】   来自于:海峡导报    阅读

821701404324567748.jpg

戏曲也能唱出山歌味儿。在龙岩,有一种独有的戏种,叫做龙岩山歌戏。


  素有“山歌之乡”美誉的新罗,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山中经常能听到山歌飘扬。


  但在旧社会,山歌是被歧视为“低级下等”的东西,不让搬上舞台。解放后,山歌被龙岩人搬上舞台,用方言和普通话演唱,成了独具龙岩特色的山歌戏。


  闽西山歌戏:龙岩人自创戏种


  龙岩多山区,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如今的新罗,交通便利,条条大道通往村庄。但是,百年前,龙岩多数村庄被群山包围。


  平日,农夫、农妇上山砍柴,闲着无聊,就会哼哼几句。这几句,在山中回荡,飘到另一座山,闯进他人的耳朵。于是,另外一山的村民也对唱起来。久而久之,山里人把这种对唱称作山歌。


  龙岩山歌用来反映人们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喜忧哀乐之情,内容不拘,直抒胸臆,形式自由活泼,男唱女对,即兴创作,顺口成章。它用当地方言演唱,极富生活气息。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山歌已经少再听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龙岩山歌由重山峻岭走入城镇,从对唱到群唱,在节日期间,还摆起山歌擂台,最后发展为有情节有角色扮演的山歌戏,组建了专业剧团,成为一个新兴的剧种。


  乡村好声音:村民的主要娱乐


  陈佳岚家住龙岩东肖镇,小时候,她就是山歌戏戏迷。她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没完全普及时,山歌戏是乡村的“好声音”。


  逢年过节,村里面就会有山歌戏表演。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搬起椅子,早早来到舞台下抢占一个位置。


  在那个娱乐活动缺乏的年代,山歌戏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好声音”。总有那么多的粉丝,期待着山歌戏演出。


  而那时,山歌戏除了给村民带来欢声笑语,还承载着教化的功能。


  传承陷困境:戏迷多是一些老人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生,尤其是乡村的变化,电视、网络“闯进”千家万户,山歌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村民们娱乐活动多了,山歌戏不再是唯一选择,龙岩山歌戏的市场也逐渐萎缩,不仅看戏的少了,唱戏的也少了。


  龙岩东肖镇一位守庙的连阿婆说,过去,山歌戏经常在庙前演唱,但是如今已经难得一见。“就算有演唱,观众也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相对于老一辈的戏迷来说,年轻人很少对山歌戏感兴趣。”一位从事山歌表演十多年的老演员说。


  由于市场的萎缩,现在山歌戏演员也在逐渐减少,山歌戏的传承也出现青黄不接。山歌戏不像传统戏班那样传承得很好,山歌戏的演员多为女性,已经出现断层。(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文/图)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