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七旬老人山歌一唱六十载

时间:2015-06-22   作者:杨庆珍  【转载】   来自于:成都日报    阅读

今日关注:大邑县西岭镇任汉成


    ■ 任汉成今年71岁,四五岁时开始唱山歌,至今仍有200多首熟记于心;


    ■ 他跋山涉水寻歌,3年搜集400多首西岭山歌,出版了《山魂之声》,填补了山歌领域的空白;


    ■ 他为了传承山歌,进学校教山歌,还带出了数百名学员,学员们还把西岭山歌唱出了国门。


    “西岭大山有山魂,山魂有声又有形。山歌唱的山魂声,山歌唱的山民心……”婉转悠扬的曲调在连绵的山峦间回荡,像一阵阵清风吹来,令人精神振奋。10月30日,记者在西岭山歌协会会长张道深的带领下,找到西岭山歌传人任汉成时,他正在培训协会山歌队的学员们。


    现年71岁的任汉成精神矍铄,吼一嗓子山歌,中气十足、清澈响亮,因为山歌唱得好,任汉成成了大家公认的西岭山歌传人。青山绿水环抱下的飞水村培训会现场不时传出阵阵美妙悦耳的山歌声,170多名山歌爱好者齐聚一堂,跟着西岭山歌传人任汉成等人逐句、逐首学唱。


    当天,参加培训的除当地群众外,还有外地游客。虽然不熟悉曲调,来自眉山的游客刘女士依然手拿歌单,兴致勃勃地学唱起山歌《山魂》,不太“正宗”的唱腔逗得任汉成和其他学员都笑了起来。“原生态的西岭山歌又好听又有特色,旋律流畅,很有韵味。”她自己也笑着说,一定要学会几首西岭山歌带回眉山去,唱给亲朋好友听。


    唱了60多年


    至今仍有200多首熟记于心


    一提起与山歌的情缘,任汉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自己最初接触山歌是在四五岁时。“小时候山村没有啥玩的,唱山歌是全村人唯一的娱乐,几乎人人都会唱。最有趣的是对歌,隔山不见面,用歌来表达。有一次我在山上挖药,跟对面山上的人对歌,唱得高兴,不知不觉天都黑了,这才赶回家。”谈到当年,任汉成仍历历在目。


    成年后,任汉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常常跟村里人到深山里“下苦”(干苦活)。每年端午节后背上干粮出发,到山里搭帐篷住下,挖药、烧碱、掰笋子……农历七八月份才返家。繁重枯燥的劳动生活,养成了村民们粗犷豪放的性情,也孕育出一首首生动活泼的西岭山歌。任汉成从山民身上学会了几百首山歌,至今仍有200多首熟记于心。因为山歌,他还收获了爱情,妻子罗秀英就是他的铁杆粉丝。


    任汉成的山歌唱得好,远近闻名。当年一位在出阝江河放木排的总舵还曾经找到任汉成,请他出工——不是去拉木头,而是去为拉木工人们唱山歌,加油鼓劲。任汉成也不推辞,站在河岸上,张口便唱,“山歌好比河水流,木头就在水上游。口唱山歌我招手,大小木头跟我走……”歌声嘹亮激越,极富感染力,引得不少拉木工人和着调子,跟着唱起来,繁重的劳动平添了乐趣。这首拉木歌,就是后来成为西岭山歌代表作的《拉木号子》。


    跋山涉水寻歌


    3年努力搜集400多首西岭山歌


    随着社会变革,西岭山歌日益凋落,当年山歌唱得好的老人们也陆续离世。上世纪80年代后,西岭镇已很少能听到山歌声。任汉成心里最遗憾的,莫过于西岭山歌后继乏人。“唱山歌挣不来钱,没人愿意学。”任汉成说。就在这时,任汉成的老朋友、原西岭中学校长张道深找到了他,邀请他一同搜集散落的山歌。


    凭着对山歌的热爱,二人“一拍即合”。两位老人跋山涉水遍寻山歌。2007年7月,任汉成和张道深在一周时间里,每天徒步30多里山路,穿行在雅安天全、芦山、宝兴的大山中,为了节约费用,他们舍不得坐车,很多时候都靠步行,以至回来后两人的脚疼了好些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两名80多岁的会唱山歌的老人。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搜集到了400多首西岭山歌,并在2010年正式出版了《山魂之声》一书,填补了山歌领域的空白。


    为让山歌传承保持活力的市场化探索也在进行。2008年,第一届西岭山歌艺术节在西岭镇隆重举行,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巨大。央视7套乡土栏目做了专题介绍,拍摄记录了当时许多珍贵的场景。如今,山歌表演已成西岭镇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每年的南国冰雪节、森林文化节,都少不了西岭山歌实景演出。同时,令任汉成感到欣慰的是,2011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7月,西岭山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进校园教山歌


    连续7年从未间断


    为了传承山歌,2007年以来,任汉成不辞辛苦、不计报酬教唱山歌。7年过去了,任汉成培训的学员有数百名。


    任汉成介绍道,西岭山歌有5种基本调式,其中“牙妹调”“吆噢调”是最易教好学的,他往往从这两种调式入手教。40岁的西岭镇农妇刘万琼学得特别起劲,学会一首就回家教儿子一首。现在,母子二人已经是山歌队的台柱子。2012年,母子二人的山歌组合参加市残疾人艺术节表演,获得了二等奖。


    “西岭山歌还走出了国门。”任汉成告诉记者,山歌学员杨建在2012年11月远赴印度尼西亚演出,原汁原味的西岭山歌让不少老外大开眼界。为了让山歌后继有人,任汉成和张道深专门选出了适合中小学生唱的10多首山歌,抽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义务教学生唱。从2007年至今,“山歌进校园”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7年,从未间断。


    “别看老任已71岁了,教起山歌来,全情投入,年轻人都比不了。”妻子罗秀英笑着说,山歌成了任汉成的精神食粮。因为山歌,任汉成不仅自己收获了快乐,也带给了更多的人快乐。因为任汉成,西岭山歌就像一朵烂漫的山花,绽放出独特的迷人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欣赏。


    杨庆珍 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