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山歌幸福多
通过一曲曲山歌,刘文林(左)唱出了名气,唱出了幸福。
云南省宣威市城北69公里,有一条开于秦汉的可渡河古驿道,它记录着古代商旅活动的频繁和艰辛。触摸着一块块石砖,仿佛还能听到那悦耳的马铃声。
岁岁年年,古驿道旁始终不会缺少的就是歌声。劳作之余,山里人常以唱山歌来解乏。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喜爱唱山歌的人们如约而至,唱起山歌诉心声。
可渡村零售客户刘文林就是那里小有名气的山歌歌手。
唱响可渡河
“盘江西绕七星关,可渡河边万仞山,驿道山歌甜又美,不来玩耍心不甘。”
“哥约妹来妹约郎,两人约着去赶场,二六一起赶可渡,一五又去赶倘塘。”
“可渡村来好地方,七夕欢歌草木香,貌美有情小妹你,巧手制烟哥先尝。”
去年8月13日,云南省首届杨柳可渡山歌节在绵绵细雨中拉开帷幕。刘文林凭借纯正的山歌唱腔和表现美好生活的歌词内容获胜,成为在山歌节大赛中唯一获奖的本地业余山歌歌手。
接受采访时,刘文林说,此次大赛的评委根据歌手台风、衣着、声音、歌词内容等评分,能在众多专业歌手参加的比赛中获奖实属不易,他非常感谢能有平台来展现自己唱山歌的才能。
“我想小妹想得我,就像鱼儿吃着药,鱼儿吃药有水解,情哥想妹无解药。”说着说着,刘文林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婉转悠扬的山歌调、生动有趣的山歌词,把周围的群众乐得哈哈大笑。
可渡的山歌有多种曲调,最简单的区分是有外地调和本地调。本地调最明显的就是拖音重,有的句子拖在中间一个字,有的句子拖在最后一个字。外地调则比较好唱,声调较为欢快。本地山歌主要以情歌为主,歌词讲究押韵和抒情,每句有7个字,共4句。山歌形式有男女对唱、斗歌等。
站在领奖台上,刘文林有些激动:“唱山歌有着神奇的魔力,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一种听觉享受。现在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唱好山歌的‘梦想’也实现了。”
唱来好生意
刘文林原是蒋箐村人,从小爱唱山歌。11年前,他移居可渡村,在村北路口开了一家便利店,经营卷烟和杂货。
2003年的一天,刘文林带着两千多元现金到宣威城里进货。由于到得早,他便在大街上溜达。走着走着,他听见不远处一个卡拉OK摊位正在播放山歌。天生喜爱山歌的他,也过去拿起话筒凑个热闹,忘情演唱时全然忽略了旁边围着的人,忘记了进货的事。
待唱完山歌,地摊老板走到刘文林面前收钱时,他把手伸进口袋才发觉钱早已不翼而飞。后来,在同村人的帮助下,身无分文的他才顺利回到家。
因为唱山歌,他亏了“本钱”,在村里也失了“面子”。
刚开始开店时,刘文林不懂经营,也不太守法。有时,为了图方便,能腾出时间唱山歌,他通过非正规渠道购进一些次品甚至是假货。由于他不讲诚信,商店门可罗雀,生意一度陷入困境。
后来,宣威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王光国反复向刘文林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培养他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的意识,并指导他优化商品陈列、改善店面环境、热情接待顾客……
慢慢地,刘文林的经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小店的生意红火起来,单是经营卷烟年收入就达一万多元。这在偏远落后的可渡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刘文林有了更多精力和动力去练习编歌词、唱山歌。
“戴花要戴朵朵鲜,不得莲妹心不甘……”平日里,熟悉刘文林的顾客都到他的小店买烟,顺便听他唱一段山歌。人多了,他便现场编歌词,清清嗓子唱上这么几句。
一曲山歌拉近了他与顾客的距离。
唱出幸福路
今年春节前,刘文林的妻子突然生病住院,家中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刘文林非常着急,因为马上就要错过订烟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在旺季销售卷烟的良机。在了解情况后,王光国及时帮他申请了小额信贷,交上了4000元烟款,让他在节日期间得以正常供货,抓住了卷烟销售的好商机。
刘文林常说,烟草公司实行网上订货和卷烟配送,全心全意服务零售客户,帮他解决了大难题。现在,他可以经常邀约歌友唱山歌,坐着也能赚钱,日子幸福多了。
“卷烟进货刷刷卡,赚得时间好玩耍,以前宣威去进货,把钱丢失多尴尬。”
“我与莲妹感情和,坐着卖烟最适合,赚得烟钱交与你,留着供儿上大学。”
山歌里,刘文林唱出了满满的幸福。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