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水科学布局典范-济南湿地古城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城市生态规划已越来 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在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质量、调节城市气候、美化城市景观、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创造生态宜居型城市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风水研究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植物有血型,有感情,有语言,有阴阳属性。植物是有灵性的。用植物布场,可以调节小气候,可以化解一些风水问题。无论在大自然界,还是在城市中,植物与人是相互依存共生的。西方把城市绿地称为城市的肺脏,是只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吐出人类需要的氧的角度而论的。但从风水学角度观之,植物以及城市绿地,其功能远非止此!植物之间,植物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生物场。
城市绿地应有系统的规划,一般规划概念,水面也计入绿地中。从环境学角度看,水可吸尘、降温、调湿,与绿地功能相似,水面计入绿地系统是可以的。但从风水学角度论之,两者并不同。风水学认为,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以藏风聚气为佳,在地理优选上,要求山环水抱。山环可藏风,水抱可揽气。
林木主要功能利于藏风,湖泊水面利于揽气。因此,城市绿地总体布局,理想模式应为:城市的北部、西北部、东北部以森林绿地为好(如果有山更好),城市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有水面为佳;城市周边外缘应有环城绿地,这些绿地、水面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形成楔入绿地(含水面)系统;湖面、水塘应连成系统,形成良好的风水环境,避免人与自然的分离,现代城市病、高楼病也会减少。
城市风水学案例
济南作为“泉城”的美誉众人皆知,可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济南还曾被称为“湿地之城”却少有人知,赵孟頫的著名画作《鹊华秋色图》便是最好的证据—鹊、华二山周边一片水乡风光。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筋水泥逐渐取代了森林绿地。
如今,济南市把湿地保护建设作为创建国家森林绿地城市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保护和扩大湿地资源。全市有17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当中,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0处、市级4处,有效保护湿地面积1万余公顷。这些湿地公园遍布济南各县(市)区,重新唤起人们对“湿地之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