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历史名人简介
枣庄市山亭区著名人物
孙美瑶(1898~1923)傅庄乡康宅村人。孙氏是当地望族,其胞兄孙美珠是清末秀才,慷慨好义,甚孚众望。1920年,孙美珠正式成立“山东建国自治军”,自任总司令,1922年7月15日为官军所杀。孙美瑶被推为司令,时年24岁。为解除北洋官军的包围和山上的给养困难,孙率基干800人于1923年5月6日2时50分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经过谈判于6月中旬分两批释放人质,围剿官军撤回原地,“山东建国自治军”改编为“山东新编第一旅”,孙为旅长。12月 19日,北洋政府将孙诱杀于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张锦湖(1872~1956)又名仁奎,辛召乡张山湾村人。1890年春去广西当兵。辛亥革命后,投奔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因智取南京有功,被提升为两淮盐运使,后任南通镇守使,代管长江水陆800里。在任期间,对家乡多有赈济。1937年,弃官闲居上海。1956年病逝于上海。
刘玉贵(1879~1962)名鸿雁,号刘三,山亭西集镇伏里村人。终生未娶。是清朝末年闻名遐迩的土陶艺人,流传至今的土陶工艺品有1000多件,大致分为三类:祭祀用品,观赏类,生活用品。失传的品种有酒鬼、八戒、盆、钱闷子等。
张聘卿(1866~1964)原名张象珍,东凫山乡东凫山村人,当地著名教书先生。辛亥革命前,参加“峄县共和党自治会”,任首领。参加同盟会后,常与孙美珠、孙美瑶、栗凤宇等联络。后投奔张敬尧,张失败后,旅居上海,以算卦为生,并参加了 “家礼”(青红帮)组织。北伐期间,任山东同乡会理事长,被北伐军任命为“江北招抚使”。“七·七”事变后,同三子张子光在济南开办新华卷烟厂。济南解放后,张又回到南京开麻袋厂。1964年病逝,葬于南京雨花台。
王鼎新(1902~1977)原名王淑成,东凫山乡马头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峄县县委委员、八区(郭里集)区长、副县长、代理县长和浙江司法厅厅长等职。一生参加战斗50余次。曾获山东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功银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