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借”地生财富山乡

时间:2015-06-27   作者:范学忠 龚印明 高洁 侯化成  【转载】   来自于:农民日报    阅读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脱贫纪事


  沂蒙山区的西南麓,山头格外密集,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就坐落在这一片崇山峻岭之中。在1018平方公里、5400多个山头之间,居住着50万山民。20世纪80年代,这里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区(县),此后的20年间,这里经历了扶贫———脱贫———再返贫的痛苦历程。

  然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山亭区仿佛换了个样。2009年,山亭区生产总值完成74.2亿元,同比增长13%,是10年前的30多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7元,同比增长10%,10年增长10倍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28%,是10年前的90倍。山亭人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有亚洲最大的花生酱生产企业和石膏板护面纸生产企业,有全国最大的豆制品机械加工基地、豆制品生产基地、大棚樱桃生产基地……山亭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山亭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是什么让山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日前,笔者走进山亭,猛然醒悟,原来山亭人念活了一个“借”字经,生生打造出了一个“境外”山亭。山亭人凭着一项项领先全国的先进技术,大胆“借”用外面的水面、土地和煤炭等资源,走出了一条区外发展、以外促内、以外补内的市场化脱贫之路。靠着这些“借”来的资源,如今全区生产总值的53%来自于区外,农民收入的半数以上来自于区外,等于在区外又建了一个财富山亭。

  一箱“网”住7个省的水面

  去年12月22日,笔者拨通了山亭区水泉镇下辛庄村农民李宗兴的手机,此时他正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庄河水库从事水产养殖。电话那头的李宗兴说:“我们养的全是‘合同鱼’,全部销售给安徽的鱼产品加工公司,不愁销路。我们还组成了联合体,组建了水产协会,目前养殖面积已不够我们使用,下一步我们还要到山西等地开发水产养殖,争取在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养殖水面。”

  几年前,李宗兴凭借着自己掌握的在全国属于领先技术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的网箱养鱼技术,独闯天下,租借水面进行养鱼,并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像李宗兴这样在外地从事养鱼的大户,山亭区已达600多户,最多年份发展水面面积达30多万亩,年创利润5000多万元。

  山亭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区水面面积仅有3万亩,少得可怜。有技术却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山亭区充分发挥水产主管部门行政职能和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动员帮助养鱼大户走出家门,开发外地水域,“借”水生财。区水产局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帮助养鱼户寻找适宜水域,并与水域所在地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协商后共同签订《联合开发网箱养殖协议书》。

  区水利局负责同志介绍说,目前山亭区养鱼户足迹踏遍省内的济宁、临沂、青岛、日照等9个市,省外的浙江丽水市和千岛湖、安徽滁州、江西九江、福建福鼎、广东中山以及四川、江苏等7个省,渔产品年产量达2万余吨,年渔业产值达1.5亿元,年创利润近5000多万元,是区内水产养殖的5倍多。

  无煤炭资源的产煤大区

  枣庄是因煤而兴的城市,规模化工业开采具有120多年的历史,煤炭开采技术先进,技术人员众多。然而在枣庄地盘上的山亭区,境内却无一粒煤炭资源。

  区内没有煤炭资源,但却有万余名煤矿生产专业技术人员。1991年6月,山亭区在枣庄滕州市兴建的富安煤矿投产,掘得“第一桶金”。2003年,在省内济宁市李营镇建起了一座年产30万吨的何岗煤矿。之后他们又踏出省门,先后在贵州、云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建矿采煤。

  目前,山亭在山西、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开采12处煤田,区外煤矿企业达16家,其中省内2家、省外14家,可控煤田面积160平方公里,煤炭储量10亿吨,产能达500余万吨,在枣庄七区一市中首屈一指。境内没有一粒煤炭资源,山亭区却成了名副其实的煤炭生产大区。2007年6月,山亭区又以济宁何岗煤矿和滕州富安煤矿两大国有煤矿为主体,组建了山东华邦、山东富能两大企业集团,实施企业集团化战略,改写了山亭区没有集团公司的历史。

  目前,两大集团总资产均超过10亿元,去年各自上缴区财政6000余万元,成为全区财源支柱企业。

  据统计,2009年,山亭区境外煤炭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与区内财政收入持平,相当于在区外又建了一个“财政新山亭”,实现了山亭区由输血经济到造血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数据显示,去年,山亭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民营经济纳税额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豆仓建在黑龙江

  山亭区的城头镇有“中国豆制品硅谷”

  的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08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等称号。形成了年产膨化豆制品15万吨、年创综合产值2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中国豆制品第一镇、全国优质豆制品生产基地名副其实。

  可是,城头镇当地并不产黄豆,他们的大豆种植基地却远在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市和嫩江县,非转基因大豆有机种植基地,大豆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小小黄豆流入城头,摇身一变成了“金豆”。

  城头豆制品加工机械,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28项。目前,城头豆制品机械的市场份额在全国占到75%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已达到51家,其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打入俄罗斯、泰国、缅甸等国际高端市场。有了在全国属于绝对技术领先的豆制品机械,豆制品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良好的创业环境产生了洼地效应,孕育出以豆制品产业和食品机械制造业为引擎的一批中小企业。湖南、吉林、重庆等地客商先后来此“加盟”豆制品产业开发,注入资金达5亿元。全镇麻辣豆制品企业发展到42家。

  如今,山亭人已不满足于国内发展,脚步又踏出国门,在智利有了山亭的葡萄种植庄园。

  路越跑越顺,才越传越新,财越聚越多,山亭外流的是技术,流回来的不仅仅是钞票,还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外地经济的繁荣以及更加先进的技术。一条靠技术连接起来的通道,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让山亭脱了贫、致了富,实现了良性发展。

  村里聘来洋博士

  山亭区山城街道西鲁村农民高振楼,算了一下2009年的果园收入账,8万多元,是上年的10倍多。高振楼高兴地说:“多亏聘请了洋顾问!”

  高振楼承包了260多亩果园,种了葡萄、樱桃、杏等果树,但以前的效益一直不好。他聘请的两位“洋顾问”,一位叫诺博,另一位叫汉斯,都是德国SES专家组成员,从事果树栽培管理40余年,是世界著名的葡萄、樱桃种植专家、博士。

  2001年3月18日,两位专家第一次来到高振楼的果园,就发现品种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在山亭的一个多星期时间里,诺博和汉斯在高振楼的果园里举办了3期培训班,让高振楼不仅学会了果树嫁接改造、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果实储运等实用技术,还了解到国外果树发展状况。

  在德国葡萄专家诺博和汉斯的指导下,山亭区还建起了葡萄酒庄园,所生产的德国风味的葡萄酒供不应求。依托这个庄园兴办了一个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利润2800万元、利税1600万元,成为山亭区的又一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在全区培育一批专家型土专家,山亭区为科技致富带头人郑昌喜投资200万元建了一个示范樱桃大棚。这一招在老百姓当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一时间学技术、建大棚蔚然成风。目前樱桃大棚已经试验成功,春节前即可上市。据山亭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亭区已有369个村、4万农户像郑昌喜一样种植火樱桃,户均收入4000多元。

  为打造品牌,山亭区还在全国率先将大樱桃注册了“智成”牌、“山亭火樱桃”商标,获准使用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樱桃基地在被省政府批建为“山东省引进国外大樱桃示范园”的基础上,2008年11月15日,又被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大樱桃示范推广基地”,提高了山亭樱桃的外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投资300多万元,又新建示范大棚20个,精品展示园1处20亩,火樱桃研发中心1处,新栽植面积1.4万亩。目前全区火樱桃发展到5.4万亩,占枣庄市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年产量1200多万公斤,60%以上被广州、上海、哈尔滨等18个地市的客商上门包销。

  “近几年,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我们区农民自主解决技术难题160多个,转化创新科研成果40多项,有效提高了全区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财路财路,有了人才才有生财之路。”区人事局负责同志如是说。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