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盛开在社区的“花朵”

时间:2015-06-27  【转载】   来自于:黄岩新闻周刊    阅读

——山亭社区李银花“党代表工作室”纪事


  知党情、听民意、促和谐,不定期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回访,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区委、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在东城街道山亭社区,有这么个工作室,它凭借着朴实的坚守、热情的接待、贴心的服务,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地把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心系在了一起;又如一朵散发沁香的红花,深深地开在党员群众的心中。


  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就是区党代表、山亭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银花。2010年10月,她以我区全面铺开党代表工作室建设为契机,率先在工作地山亭社区成立首个党代表个人工作室。工作室开设至今,已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共计150余人次。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是工作室的最好诠释。从点点滴滴做起,即使再忙、再苦、再累、再烦,我依旧选择微笑接待、细心解答、耐心服务。”凭借着这个信念,李银花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穿梭于辖区的大街小巷,奔波于社区的东家西家,兑现着当初创办党代表个人工作室的初衷。


  接待:处理群众矛盾的“调和器”


  “银花代表,我要反映个问题。最近柏树巷乱设摊点,阻碍交通,让我们居民人难走、车难骑。”6月25日,几名群众来到李银花党代表个人工作室,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和建议。


  李银花一边听着群众的反映,一边在《党代表个人工作室登记簿》上记录。山亭社区由原山亭居委会、梅梨居委会和柏树居委会合并而成。今年3月初,社区附近的第二菜市场开始装修,一些菜贩子就近将摊点陆续搬到山亭社区的柏树巷,导致原本就不宽敞的小巷拥挤不堪,居民深受其扰。


  “前几天我也接到几个反映该现象的电话,后来我和菜市场那边联系过。菜市场方面说会加快装修进程,确保7月中旬完成,所以目前我们只能靠维持秩序来缓解这个问题。”在初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银花耐心向群众解释。随后,她还向大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居民提出的问题,3天内答复!”尽管很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些未必是社区层面就能直接解决的,但“3天必给予答复”还是成为李银花工作室的一条“铁律”。


  为坚守这条“铁律”,李银花错过了与父亲见最后一次面的机会。那是今年4月,李银花请假回老家兰州照顾病重的父亲。其间,山亭社区保洁员与居民发生摩擦,矛盾一度扩大,于是居民联系李银花,希望她能回来,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来协调这个矛盾。得知事情后,李银花马上订机票回到了黄岩。可是,在李银花回到黄岩的第三天,父亲就永远离开了她。


  “当时在家多待几天,或许我就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了。可是社区的党员群众希望我回来,党代表工作室需要我来运转,病危的老父亲得知此事后也支持我赶紧回来。只是不知道,那次竟是和父亲的永别……”回忆起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李银花潸然泪下。但是,她说:“父亲是老党员老干部,从小教育我要以公事为重,我不后悔!”


  走访:收集社情民意的“急先锋”


  “早饭吃过没?到我家吃点泡饭吧。”


  “来我家坐坐,尝尝刚磨的鲜豆浆。”……


  每天清晨时分,李银花就会出现在山亭社区,穿街走巷,早已熟识的居民们都热情地与她打招呼。


  “每天上班前都要到社区先走走,手机也24小时开机,这样才能随时知道社区党员群众的情况,也方便他们找我。”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李银花以“全天候接待服务”为工作室的宗旨,坚持每天走访,在走访中倾听群众需求、发现群众困难、解决群众问题。“街道的区党代表工作室每月设两到三天的接待日,而我希望天天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工作,这也是我开设党代表个人工作室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社区为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当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她已经在社区转悠过好几圈了,以便我们有事随时能找到她。”提起这个每天都能在社区见到的身影,社区居民夏玲玲说。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方知百姓所需、百姓所急。李银花党代表个人工作室还形成了一整套收集社情民意的制度,其主要收集内容包括:党员、群众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评价;党员、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群众对区委工作的意见、建议;重大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的实情,特别是党员、群众对消除隐患、维护稳定的意见、建议;党员、群众对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的要求等等。


  随着党代表个人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制度的逐渐完善,李银花充分发挥区党代表建言献策作用。在区十一届五次党代会上,李银花结合平时工作室接访、走访、回访搜集的信息,牵头11位区党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关于要求改建里东浦小区化粪池》的提案,引起了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她还在闭会期间上报《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等调研文章和相关提议,在保持上下信息畅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服务:架起沟通“连心桥”


  不仅化解矛盾、收集民情,更要贴心服务。在山亭社区,李银花党代表个人工作室的为民服务模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山亭社区是一个老社区,老弱病残群体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工作室的工作守则上就有醒目的一条:让每一户困难家庭得到帮扶,让每一位残疾人员得到帮助,让每一位孤寡老人得到照顾。


  “我们有13支依托工作室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其中社区爱心服务队就是专门为老弱病残群体服务的队伍。”李银花向记者介绍。


  社区老人孙星东由于身患肠癌,困难较多,李银花多次与老人的家人联系,后担起了照顾责任,每天3次为老人送饭、送药。老人没有固定住所,李银花想尽办法为他寻找住所,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他解决生活困难。老人去世后,李银花又亲自寻找老人的家人,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协助他们办理了丧事。


  “现在,我们基本上形成了规律,每个季度都要为社区11名残疾人和几位孤寡老人送上必备的生活用品。”李银花说。这不,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她又开始张罗着老人们必需的一些消暑品了……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