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飞出个“金凤凰”
——记郑州市人大代表、郑州市金凤凰婚纱礼服有限公司创办人甄桃丽
人物简介
甄桃丽,女,1979年生于颍阳镇颍西村。郑州市人大代表,郑州市金凤凰婚纱礼服有限公司的创办人。
主要事迹
1997年,仅有中专学历18岁的甄桃丽,怀揣梦想只身南下广州,在一家台资婚纱礼服生产企业,从仓库管理员做起,到婚纱品质检查助理师,再到总经理助理,之后自己创办婚纱礼服有限公司。2011年3月,为带动乡亲们致富,她从广东返乡创建了郑州市金凤凰婚纱礼服有限公司,产品主销欧美、澳大利亚等地,成为颍阳镇唯一出口创汇企业,还带动了当地更多留守妇女的致富就业。
为追梦 花季女南下打工
颍阳镇位于我市西部边陲,贫穷落后远近闻名。1979年,甄桃丽就出生在这里,看到日升则出、日落而息父辈们,整日忙碌在鸡不刨食土地里也难以温饱, “飞出大山看世界” 的梦想自小就在甄桃丽稚嫩的心扎下了根。
“爹娘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梦想成为了甄桃丽努力学习的动力,但初中一毕业,家境贫穷的现实,就击碎了她继续求学的美好愿望。“姑娘都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封建思想的遗留还在落后的农村根深蒂固,但维持生计也总得有门手艺啊?为求一门手艺,甄桃丽在家人的同意下上了可以领生活补贴的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甄桃丽从学校毕业后,发现自己学的财务会计专业,很难改变自家的贫困状况。一次,在家赋闲的她突然接到一位在广州一婚纱企业工作的同学给她打电话,说广州那儿发展空间很大。青春的躁动加上自小的梦想,刚刚18岁的甄桃丽,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就只身南下到了广州,进入到了一家台资婚纱礼服生产企业。
刚进厂时,她是一名仓库管理员。第一个月,只上了半个月的班,工资就却挣了七八百元,这么多钱让她心里很是兴奋。虽然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婚纱礼服却与她从小就爱“臭美”紧紧融在了一起。如今在这个婚纱企业里,有实现梦想的舞台,她下决心在这里努力拼搏一番。
虽然仓库管理员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甄桃丽,人很实在工作认真,事事事从细处着眼,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工作上的努力,甄桃丽在仓管职位上不久,就当上了婚纱品质检查助理师,之后又业务跟单,直至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工作上得到领导的肯定,职务上虽也得到了“高升”,可甄桃丽并不满足,她想学一些技术性的工作, 2001年初,她来到一线车间,决定从婚纱礼服设计的底层做起,翻阅资料、查询电脑、认识布料、学习制版、学裁剪、学绣花配色、学珠绣设计、学车缝方法、学排花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她成为了企业一名设计师!重要的是,她还学到了制作婚纱礼服方面的一系列运作流程。
启梦想 成立婚纱工作室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4年,婚纱行业在广州发展得非常好,甄桃丽所在的企业经常是订单多,货却赶不出来。为此,企业老板就鼓励工厂有能力的人在外开个人工作室,然后企业收单以减轻订单多的压力,同时精明的企业老板还为外出开个人工作室者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2006年5月,已结了婚的甄桃丽和丈夫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转借的资金,投资50万元在广州创建了中山市钟爱婚纱礼服有限公司,以自己原来所在的国际知名品牌婚纱企业的代加工为主要业务开始打拼。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身处广州的甄桃丽也遭遇了用工难题。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也看到国家在政策上对内地发展的支持,重要的是内地有充足的富裕劳动力,于是甄桃丽和丈夫思索再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广州的工厂交给自己的老乡负责,回老家登封再办一个分厂。一来,离家近,可以照顾家人;二来,回家乡办厂可以促进家乡父老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2009年底,甄桃丽和丈夫一起回到了老家颍阳镇。经过多方筹集资金,2011年3月,她投资300余万元,在颍阳镇裴塘工业园建立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郑州市金凤凰婚纱礼服有限公司,开始自己设计、制作婚纱礼服。她的婚纱款式有修身款的、拖尾款的、抹胸款的;面料有蕾丝、缎面、雪纺等等。因为甄桃丽技术精娴,且有稳定外商客户做的又都是中高档的婚纱礼服,价格在1500元至8000元之间,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接连不断,很快打开了出口创汇市场。
奔富路 为留守妇女创致富平台
在企业的发展中,甄桃丽多次到附近村里宣传、招工。颍阳镇无大型工业企业,外出务工的男劳力很多,村中务农的多是留守妇女。同为女性的缘故,甄桃丽对这些农村留守妇女多了一层理解,为给家乡这些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平台,她先是为她们举行婚纱制作相关培训,合格者可以上岗,而后评出先进予以不同的奖励。如今,甄桃丽的婚纱厂里,每年固定的工人有三四十个,订单多时达百余名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按件计酬,一般都在一千至三四元不等。
郑州市金凤凰婚纱礼服有限公司成立后,也很快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者回乡就业。家住君召乡南洼村的王转玲,今年40岁,和甄桃丽是在广州打工时的同事,已有十几年的交情,当年,她听说桃丽在老家办厂,立马就跟着她一块儿回来,想着在家门口工作,既可挣工资,又可照看家人,两不耽误。现在她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她说,当初,她和丈夫在外打工,除去吃住行,只能存上一个人的工资,现在可好了,虽说在老家打工比在外工资低了点,可吃住在家里,每月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全部存起来。
25岁的张景霞是颍阳镇裴塘村人,身高仅有1米4,由于个头太矮,她的打工路饱受挫折。张景霞说:“之前也出去找个工作,可人家都嫌我个子矮,不要我,我就一直在家里闲着。桃丽姐从广州回来办厂后,经家人介绍,我就来到这个婚纱厂里了,来这儿后,桃丽姐并没有嫌弃我,而是耐心地教我。”现在,张景霞已经在这里干了三年多了,每个月能拿1000多元,提起现在的工作,她很是满意。
家乡贫穷落后,甄桃丽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一花盛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作为人民的代表,就应该自己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提及未来发展,甄桃丽说:“我们现在的这个加工厂,面积偏小,不适宜未来发展需要。我又在颍阳镇裴塘工业区,租了十几亩地,在颍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批下来了,等贷款下来我打算再建一个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到时可以招更多的工人,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就业。”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14年间,甄桃丽已从一个南下打工者,已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杜向东 卢松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