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山里的文明村

时间:2015-07-11   作者:张莉  【转载】   来自于:四川新闻网    阅读

——记甘孜州德格县龚垭乡龚垭村党支部


  四川新闻网甘孜11月7日讯(张莉)德格县龚垭乡龚垭村曾是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曾先后荣获 “县五好党支部”、“县三级连创标兵”、“州文明新村”、“省三级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示范村”等称号。2006年12月,龚垭村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 四川省省级文明村”。2009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创建示范村镇”的称号。而就在2011年12月龚垭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是什么让这个贫困村发生了美丽“嬗变”?因为这里有着一个一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党支部,有着一群顾全大局、敢为人先的好党员。在他们的带领下,龚垭村旧貌换新颜。


  建好村党支部 筑牢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抓好村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龚垭村以规范党支部各项工作为抓手,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转变党员干部群众“等、靠、要”的观念。通过召开会议、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党支部、班子成员确立两种意识,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针对村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低效的突出问题,龚垭村党支部制定了“龚垭村五年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了水果、生猪、药材、畜产品等生态产业,相继成立了以党员带头的龚垭村中藏药材种植协会、蔬菜协会、运输协会,涌现出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大力发展“支部+协会+农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药材和畜产品“四点一线”的生态农业网络,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村里还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加入外出务工队伍,从事手工艺、建筑、服务等行业。目前全村耕地面积258.3亩, 蔬菜大棚种植户63户;粮食平均亩产350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


  党员带头致富 不让一人落伍


  龚垭村距德格县城12公里,川藏公路317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德格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委班子敏锐地感到,龚垭村可以靠运输业致富。可是,当他们说出了想法后,全村群众均不认可,大家表示,我们一不会技术,二不懂经营,搞运输投资又大搞砸了咋办?太冒险了!


  面对不理解,班子成员改变了策略,率先集资作示范。他们筹资6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和一台拖拉机,率先搞起了运输,没到半年便收回投资,还挣了不少钱。村民们看到成功了,便纷纷投资搞运输。全村20户集资30多万元,集中购买了20多台拖拉机和部分面包车,运输业终于搞起来了。通过集中培训后,运输户开始了各自经营,但新问题出现了。由于没有统一经营,形成众人抢生意的局面。有门路的“吃”得安逸,没有门路的“饿”得恼火。一时怨声四起。他们深知,不走统一经营、规模经营路子,运输户在总体上致富是很困难的。


  成立运输协会,负责联系业务,合理进行分工,村两委班子再次拿出主意。2004年,他们利用通县油路工程建设,承包了工程沙石运输,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运营,几个月下来,运输户总收入达40多万元,不但回收了成本,还大赚了一把,大家脸上笑开了花。更关键的是,通过个工程,运输协会以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在县上树起了一面旗帜,运输户们再也不愁没生意了。


  除了运输业,他们还带动大家搞蔬菜、中藏药材种植,形成多种经营局面,全村人均年收入达2000多元,走在了全县各村前列。


  同时坚持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以“一帮一”形式,村上11名家庭条件较好的党员结对帮扶了11名贫困群众或贫困党员,自愿为重点慢性病人给付药费654.5元。从生产技术业务联系等方面进行帮扶,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不让一人掉队。


  实行阳光村务 百姓心里亮堂


  “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庄变美了,管理服务应该上水平,是该制定几个规范健全基层民主的制度?”“这制度不能说制定就制定,还是民主择意好!”在村内一次党员会议上,几名党员就如何实行阳光村务纷纷发表看法。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通过民主择意,制定了以下三点:(一)财政管理阳光化。坚持财务、政务双公开,每季度第一个星期一为公开日,向村民公开财务帐目和村务事项,接受群众的监督。(二)选举制度规范化。村委会成员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商大事,村里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心干事创业。(三)窗口服务便民化。由于村民不懂汉语,民政、计生、新农合等办事窗口人员常常陪同帮助村民办理有关事项。为保证入学率,乡中心校开展了入户走访服务,2010年,村里入学率达到了99.4%。


  龚垭村党支部实行阳光村务,推行“按照制度办事、推行公开办事、强化监督办事”,严格执行民主听证质询制度,财务审批手续等,把公开贯穿始终。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公开栏、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制订了《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村双述双评两不准制度》、《村民主听证质询制度》、《村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等近十项制度,连同“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六要六不要”、“村规民约”等规定制版上墙,向党员群众公开,让群众心里亮堂堂。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