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搅活山乡经济

时间:2015-08-19  【转载】       阅读

    为促进城乡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满足广大农民出行需求,近年来,谷城县运管部门以“三个服务”为根本宗旨,按照典型引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客运示范线创建活动,陆续建成了3条市级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2009年,为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该县运管所将谷城石花至五山线作为省级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创建对象,强化措施,跟踪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石花至五山客运班线已成为谷城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

  五山镇是我省最著名的茶乡之一,地处偏僻的鄂西北山区。该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市交通、运管部门将其作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创建试点,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几年的创建,谷城石花至五山农村客运循环班线,从7台二手营运客车发展到28台营运车辆,从业人员65人,逐步开通了3条循环班线,日开行班次由原来的21班增至82班,日客运量近2000人次,串联了全镇22个村、30多个茶场和8个农田基地,通车总里程达390公里。乡村客运的开通使得五山镇偏远乡村农民进城赶集、学生上学变得方便了,原来因为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进不了城,现在只需在田头村口招呼站挥挥手,就能坐上乡村巴士,不到20分钟就能达到目的地。全镇20多个行政村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整合,原来一个教室里几个年级学生在一起的现象也成为过去,方便的农村巴士让四村八寨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村村通”客车搅活了山乡的经济。“玉皇剑”作为一个茶叶品牌,实现了当天茶叶能在百里之外的襄樊、武汉行销于市,并成功地引来全省2000名茶叶经销商参加的商品推荐会。农村客运班线的开通,改变了农民出行靠骑摩托车和骑自行车的历史,拉近了城乡距离,激活了当地农家旅游及农副产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批度假村、农家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当地的特色养殖经济也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通出一条康庄大道。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村村通”客车以后,每年可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100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赢得了政府与群众满意。

  (二)

  在石花至五山线典型示范活动中,该县运管部门坚持紧贴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实际,坚持把满足农民的出行需求作为农村客运发展的根本,探索适合当地地理特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是积极推行客运主体公司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客运,成立了谷城县第一家民营农村客运公司。同时,在运管部门的协调下,采取收购、成立股份制公司等一系列措施将经营主体进行整合,形成了公司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化运作,增强公司对线路运营的调控能力,彻底解决了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的问题和经营主体之间盲目竞争、无序经营的状况。公司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也增强了公司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积极推行专线经营公交化。针对该线路具有营运里程短、客流量大、人员分散、人货并行、运输价格低等特点,运管部门积极引导推行按次排班、按点发车的公交运营模式,统一调度、统一运行、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模式,以定线、定班、定时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发车密度,实行流水发车,实现了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

  三是积极推行片区运营网络化。在做好公司化改造、公交化运营的基础上,运管部门因势利导,根据五山镇线路通达状况,调整营运方式,采取村组之间一线串珠、定时定班、循环发车,使原来互不相通的线路成为互通互联的三条循环班线,贯穿于五山镇片区内24个行政村,惠及20多个茶场和8个农田基地,解决了近6万人的出行难和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线路运营模式更加符合群众出行需要。

  四是积极推行站点建管长效化。按照立足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站棚站点建设选址、建设样式上,结合当地山区景色、群众出行特点及生态环境,建成一批符合与农村公路建设相衔接,与城镇规划建设相配套,与农民群众便捷出行相适应的站棚站点,实现了“镇有站,村有亭”。在站棚管理维护上积极创新,突破建管维修由运管部门承担的模式,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设施建成后全部移交给公司管理,通过广告以商养站的形式,保证公司有效使用和站棚维护。截至目前,五山镇境内投资120余万元,新建1个五级客运站,28个候车亭,40个招呼站,为广大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

  为搞好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试点工作,县运管部门采取年初确定目标,季度跟踪指导,年终检查验收的方法步骤,一手抓站点、客车等硬件建设,一手抓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等软件建设,把试点工作抓出自己的特色,使五山线农村客运市场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1.围绕“放”字做文章,经营发展更具活力。在谷城石花至五山线示范线创建活动中,运管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放开市场,对该线农村客运车型不作统一规定,对农村客运线路一律实行核准制,对客流量较小的行政村,允许采用日班、隔日班、赶集班等固定或非固定的班车,对效益难以保证的,允许经营者根据季节变化实行自主报备经营,允许采用区域经营、滚动发班、定线循环等方式。同时,在新增农村运力和新建站场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由于发展政策上没有门槛,公司在运管机构的帮助下及时调整经营思路,结合农村居民出行赶集、购物的特点开通早晚班;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节假日及时调整发班时间、运行班次密度,有效提高车辆运营效率,方便农民出行。

  2.围绕“紧”字做文章,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运管部门紧紧抓住服务质量不放松,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上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安全、快捷、舒适、规范、优质、诚信”的经营和服务理念,通过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司乘人员着装、统一服务用语,对驾驶员、乘务员、站内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形象、服务礼仪、服务用语、服务操作程序、车容车貌等进行了规范。并建立了一套服务质量投诉受理、服务质量考核和服务质量监督三位一体的运作和制约机制。在创特色服务上,石花至五山线建立了护学岗位车制度,积极同沿线范围内的小学、中学、高中等10多所中小学联系,建立了学生到校、回家、集中考试用车等多种护学用车业务,为学生提供了统一集中、安全优惠的回家到校接送服务,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

  3.围绕“严”字做文章,安全监管措施到位。运管部门始终把“安全就是效益,让老百姓坐上放心车”当做安身立命之本,始终坚持安全管理“四严格”。即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车辆安全维护例检;严格执行承运人责任保险标准;严格审查从业人员资质,保障农民群众能够坐上安全车、放心车,享受安全、便捷、优质的客运服务。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