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爆炸真相,给未来一个交代
截至昨日11时,天津“8·12”滨海新区港区危化品仓库大爆炸已致114人遇难,70人失联。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与事故背后团团迷雾的浮现,舆论焦点逐渐转移至探查真相与追责问题上。赶赴现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一定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
然而,在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作出之时,天津大爆炸却仍疑云深锁。为什么瑞海公司的一个普通物流仓库,可以在没有独立环评、安评的情况下改建为危化品仓库?为什么危化品仓库一公里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结果却有三个居民小区共超过5600户住户?为什么中转暂存的氰化钠最多只能存10吨,却最终确认存了700吨?在已进行的七场发布会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解答,而出现得最多的关键词是“不清楚”、“不知道”、“不掌握”,甚至被问及“事故救援总指挥是谁”的时候,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答曰“尽快详细了解”。
这样的答案很容易引发舆论愤怒,并认为这是官方并不太聪明的托辞。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清楚”不是托辞而是事实,至少是对现实状况的部分反映——天津港在2004年实施政企分离改革以来,实际上仍由天津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双重领导,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权力分割不清的模糊地带。天津港行政上属于天津滨海新区,但港口业务等方面却几乎自成一体,“编外消防员”隶属的天津港公安局根据官方表述正是交通运输部派驻天津港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机关,天津港俨然如当年铁道部一般的“独立王国”。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代表天津市的宣传部副部长不知道救援总指挥是谁,而一直没有出席发布会的天津港总裁办说没有接到宣传部的邀请。
无论是双方无法或不想为对方回答问题,天津港混乱的管理架构都是追查真相道路上绕不开也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瑞海物流自然地成为了探究原因的直接目标,神秘股东则成为关注焦点。前日,《财经》独家爆料工商资料显示的两位股东均为代持,而实际股东之一为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董培军之子董蒙蒙,已被带走调查,对此,主管安全的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表示“等调查组调查”。无论是正在调查的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董培军之子董蒙蒙,或是知情人所说的“更深的背景”,都离不开亲属分肥的古旧寻租方式。这就形成了一条闭合的逻辑链条,因为瑞海与监管方天生的亲缘关系,轻易获得了处于垄断状态的危险品仓储资质,又得以一纸批复就改建了危化品仓库,再在天津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下存了70倍于规定数量的氰化物。是或不是仍在调查之中,无可否认的是,监管的模棱两可给这样的寻租方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生存的土壤,而天津港混乱的管理架构正是源头所在。
天津港的管理架构混乱,不仅间接或直接地纵容了事故的发生,也很可能为探因追责带来阻碍。瑞海究竟由安监局还是交港局监管,何树山只说“有法律法规”,而实际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与矛盾,至今为止,对于瑞海的业务审批、安全监管究竟由谁负责,尚未有一个明确说法。若瑞海的普通物流仓库改建成危化品仓库只需天津港批复,而附近住宅用地却由天津市政府规划出售,在未遵守一公里安全距离的问题上则有可能陷入无尽的踢皮球,甚至最终发现无人可问责。
与天津港相似的港口在全国有23个,它们的管理架构是否也与天津港一般混乱,在其纵容之下的“瑞海”又有多少?彻查真相,不仅是为了给已逝去的遇难者和正在经历这一切的公众一个说法,更是为了查明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不仅要给历史一个交代,更要给公众的未来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