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骗新农合实质是图财害命
新农合资金是农民看病的“保命钱”。然而,在贵州部分地区,从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再到私立医院均查出存在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行为,有农民“被住院”,信息造假的;有过度检查,小病大治的;有各取所需,诱骗农民“合谋”新农合资金的;还有重复收费、未提供服务而收费(空计费)等等,医疗机构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 (8月17日人民日报)
医院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地方,医务工作者被称为白衣天使。在人们的心目中,医院应该是纯洁的地方。然而,贵州一些医院却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骗取“新农合”这一农民的“保命钱”。不仅有违医院的职业道德,更是把原本纯洁的医院变成了投机诈骗的场所。医院是为了解除患者病痛,而不应是为了牟利,更不应该成为投机诈骗的地方,如果把办医当成赚钱工具,就违背了医学的核心价值,如果把医院搞成了投机诈骗的工具,那比图财害命更可怕。
新农合是农民的“保命钱”,而这些原本已十分紧张的“保命钱”,却被医院通过农民“被治院”、小病大治、重复收费等想办法骗走,那出现的后果必然是让那些真正有病,急需治疗的病人无法得到认真的治疗,使那些被骗的农民在真正有病时无钱可治,更可怕的是让原本惠及全省农民的“新农合”政策被搞乱搞坏搞糟,不仅让国家耗费子大量的财力,农民的利益也不能得到保证。
当然,医院能这样骗取“新农合”资金,说明他们还是有空子可钻,说明不仅在制度设计上有问题,更说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据反映,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大多通过报告述职的形式进行,主动检查监督的很少,且检查重点往往在于工作规范化方面内容,对权力的运行状况缺乏深入细致考察,没有发挥上级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因此,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政府部门审计、纪检机关检查等多管齐下的综合监管体系,在“新农合”资金的使用、支付、报销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试想,如果有关部门经常到医院进行核查抽检,对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回访,能不发现问题吗?如果有关部门在加强医院日常监管的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从重惩罚,并最大限度公开医疗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保障公众知情权,那么那些失信者还能如此大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