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群众共享健康阳光
——陇南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5·12”地震三周年之际,再赴陇南,不论是公路沿线的乡镇,还是偏远山区,新建的医院夺人眼目。医院大楼漂亮,医疗设备先进,忙碌的白衣天使尽职尽责,前来就诊的病人如沐春风……
经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截至4月20日,陇南规划的258个卫生系统重建项目已竣工230个,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经过重建,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山乡群众都说:“灾后重建,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看病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乡镇卫生院旧貌换新颜
农村群众看病不再难
“5·12”地震中,陇南市受损医疗卫生机构有1385个,5199间房屋倒塌,3423台(套)医疗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6.7亿多元。
重建开始后,陇南市卫生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指导标准》,编制了《陇南市卫生系统灾后重建规划》,确定了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和实施步骤,按照轻重缓急,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项目抓起。
为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灾后重建的空间布局,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向社区、农村和新城转移,陇南市重点启动了县、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把加快恢复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作为卫生恢复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板房医院的迅速开张,到永久性医院的相继开工,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安排,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援建资金等,都不约而同地将乡镇卫生院列入 “优先”启动的名单。
经过三年的恢复重建,徽县江洛镇中心卫生院、康县岸门口镇卫生院、两当杨店乡卫生院等197个农村乡镇卫生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农村乡镇卫生院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硬件设施水平相比过去至少提前了20年,地处大山深处、经济条件薄弱的陇南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
记者来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视察过的徽县江洛镇中心卫生院,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诊疗室里设备先进,病房里床位规范整洁,生化室里窗明几净,震前,这是一个房屋破旧、设施不全的卫生院。
谈起变化,前来看病的赵慧慧说:“过去医院的设备落后,没有住院的床位,稍微大点的病就得去县里,现在不仅可以住院,诊疗设备都快赶上城里了。”
和赵慧慧感受一样的是陇南山区197个乡镇235万农村人口。
“灾后卫生服务体系重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灾区群众看病不再难。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承诺,也是灾区群众多年的期盼。”市卫生局局长李刘成如是说。
科学规划超前建设
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升级
灾后重建不是原地踏步,简单复制,陇南在重建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与城市卫生、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标准建设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把床位的增加、人员的引进、设备的更新作为重点。
同时,抓住深圳对口援建的机遇,派出50多名医生到深圳大医院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医疗水平。深圳来陇南帮扶的专家,通过争取项目,还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了新生儿急救中心,弥补了该院这一科室的空白。
“许多传统疗法都能在这里看到,这么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在市里很难找到。”记者在康县中医院大门口采访时,几位前来就医的群众对新修的中医院大楼和特色医疗赞不绝口。
康县中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修建的医院由深圳援建,总投资1160万元,去年10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比以前扩大了三倍,医院设置病床80张,比以前多了50张,大大提高了接诊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了病人的住院条件。
记者在医院大楼里看到,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中医传统疗法在这里保留的很好,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
文县石坊乡卫生院震前是破旧的几间土木结构的旧瓦房,医院设备十分简陋、陈旧且不配套。通过灾后重建,该卫生院如今已成为集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和疾病康复为一体的中心卫生院。
在该卫生院心电图室,已在这个卫生院工作30多年的大夫王贵祥告诉记者,以前的卫生院房子破旧不说,心电图、B超等基本的诊疗设备都没有,住院床位只有2个,生化设施陈旧,不少病人在卫生院检查后也不放心,还要到大医院再进行复查。不仅多花了钱,还浪费了大量时间。新卫生院建好后,增加了心电图、B超,生化室的仪器也很先进,住院的病床增加到了12个,老百姓如果不是特重的病一般不会像以前那样跑到县医院检查或住院了。
“新修的卫生院竣工后,还增加了6名医务人员,现在来这里看病的老百姓也多了起来,重建后的卫生院给更多人带来了健康和方便。” 王贵祥说。
和王贵祥有同样感受的是陇南市所有的医务工作者。
靠实责任强化监督
倾力打造民生工程
医疗卫生机构的重建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灾后重建中主要的民生工程。地震发生后,市县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投入救死扶伤的同时,按照抢时间、抓速度、重质量、保安全的要求,有力、有序推进重建工作。
为靠实责任,市上成立了卫生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市卫生局与各县区卫生局、市直项目单位签订项目责任书,并将全市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作为年终综合工作任务考核的主要内容,与评优评先挂钩,严格奖惩。为确保每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每个项目进行月通报,各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市卫生局党组成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分析灾后重建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对于选址困难、立项报建慢、竣工验收迟缓和竣工后不能按期投入使用等突出问题,现场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市卫生局还与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环保、审计及与深圳援建办积极衔接,协调解决项目的征地、设计、招投标、工程质量、资金审计、竣工验收等环节,有力促进了每个项目有序推进。
为把卫生系统的灾后重建建成廉政工程、民生工程,市县卫生局成立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督导检查小组,不定期同有关部门对所有卫生项目进行巡查,通过督导检查,杜绝了灾后重建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程序多,在重建过程中,市县两级卫生系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实行纪律监查,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封闭运转、单独核算”,防止重建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和省卫生部门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陇南市卫生事业必将迈向美好明天。(周者军 蒲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