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消费治安等乱象频发,港城旅游到底怎么了?
中国江苏网7月31日讯(记者 徐黎一)游客乘坐漂流受伤,连岛停车换乘惹来游客抱怨,石棚山上游玩遭遇抢劫……旺季以来,游客不断涌入景区的同时,包括安全、治安、消费等方面的乱象却频频发生,令港城旅游蒙上一丝丝尴尬和难堪。人们不禁想问:港城旅游到底怎么了?
旅游乱象折射监管失控
“如果是跟团,肯定不会出现吃饭宰客这样的情况。”市区一家旅行社老总说。他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涉及游客吃、住、行、游等都在旅行社的可控范围内,事先已有了一纸合同,而一旦出了事也有旅行社负责兜底。但是,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服务对于自由行、自驾游的客人来说,则无任何“保障”。“定价权在市场,只有出了事情,物价、消协等部门才会进行整治。”一位旅游业内人士称,“天价菜”单是,客房坐地涨价也是,这些都成了管理的真空地带。
据悉,由于达不到国家、省旅游局对景区设置的行业标准,石棚山作为3A级旅游景区牌子已经被摘除。但与此相矛盾的是,为了方便市民,石棚山景区却又被纳入旅游年卡范围。笔者采访了解到,不在A级景区范围,旅游局管不了人家,可在年卡范围里,又需要旅游局来管。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市、区旅游局进行管理,还是根据属地原则由海州区来管理,此次景区发生的治安问题将监管上的真空暴露无遗。
主管部门的尴尬和委屈
尴尬而委屈,用这五个字来形容旅游主管部门最为贴切了。但凡旅游方面出现问题时,公众抱怨最多的就是旅游局。
“无论是漂流还是小火车项目,都是景区的企业行为,从法律程序上是无须走旅游局报批的,只要经过物价、工商等部门的审核。”市旅游局质安方面负责人告诉笔者。提到游客对连岛“小火车”票价过高的抱怨时,这位负责人说:“如果事先跟我们商议一下,站在游客的角度,我们肯定会向接驳车的价格倾斜,或者建议与景区门票、停车费等统一收取。”不过,他也表示,景区企业化经营后,考虑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经济效益以及投入能否收回。
想管却管不了。在景区、宾馆等地采访时,笔者了解到,这些行业与卫生、工商、质检打交代道似乎更多一些。“旅游旺季前,我们都会到宾馆、饭店这些地方检查,主要是看看是否存在电梯、卫生、消防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必须联合相关部门一起,旅游局没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同时,按照《旅游法》的规定,旅游局更多的是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的《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对旅行社、导游员进行管理,例如旅游中强迫购物、擅自拼团转团、缩短游览时间、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治理顽疾当有刮骨疗伤的勇气
现在看来,想要彻底整治这些旅游业的乱象,必须找到比联合检查更为有效的措施。与其被动检查,不如针对需要的人群主动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来取代管理上的不足。据悉,从近两年针对景区、宾馆的调查显示,来我市旅游的人群中,包括自驾在内的自由行人群占到了近8成。而为了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我市于去年在市旅游局的倡导下,成立了旅游地接联盟。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看,地接联盟想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努力。笔者了解到,很多城市针对这样的庞大人群制定了自驾游手册,内容涵盖了游客从进入一个旅游城市开始,一路上的吃、住、行、玩等所有方面。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手册好处很多,既方便了游客,给了他们在连云港旅游的指导。也可以有效地对纳入手册范围内的商家进行管理、指导,对他们的价格进行控制,对服务内容进行提升。一旦出现问题,也能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而像这样的手册,我市至今还没有。
此外,对于漫天要价、坐地涨价的商家,应当采取一定程度的惩治措施,而不是一罚了之了。业内人士认为,规范旅游市场并非一日之功。目前,旅游产业不仅是我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治理旅游业顽疾必须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更为重要的是,规范这个市场必须各部门下一盘棋,握成拳头联合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