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资办去年立案增四成 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突显
南都记者从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个资办”)公布的年度报告获悉,个资办在2014年共立案194宗,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近四成,在被调查的案件中,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及博彩业,其次是个人服务及通讯业。个资办主任冯文庄表示,个案涉及跨境问题的资料处理,如海外直销、社交网络不当发布个人资料等问题突显,互联网、智能产品等带来的“大数据”时代,让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更多的灰色地带。
立案多在批发零售业及博彩业
根据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的统计,在2014年,该办共收1936宗与个人资料处理有关的查询,当中以通知和许可有关的查询最多,占总查询四成,其次是查询处理个人资料的正当性,以及摄录监察。此外,近九成是采用电话方式查询,查询者则以私营机构及个人为主。
在个案调查方面,2014年个资办共开立了194宗调查卷宗,较2013年增加37.6%。其中,有63.4%涉及数据处理不具正当性,有26.8%涉及不符合数据处理原则。此外,74.2%的调查卷宗(144宗)是在收到资料当事人投诉后开立的。被调查者以私营机构居多,占总数的59.6%(158宗),其中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及博彩业,其次是个人服务及通讯业。
连同2013年转入的97宗,个资办全年共处理调查个案291宗,结案143宗。在上述已完成的调查卷宗中,有16.8%个案已处罚涉案实体,有37.1%个案已发出改善建议。
大数据带来隐私保护新挑战
个资办主任冯文庄说,有关个人资料的处理,一直以来较多集中在传统的纸本储存、记录,因此对个人资料的讨论,或聚焦在处理手法、保密措施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为个人资料保护工作带来不少冲击,不仅在于资料载体的改变,同时也迎来了使用新科技处理、传送或发布资料过程中所潜存的隐私风险。
冯文庄介绍,在去年处理的个案中,涉及跨境问题的资料处理,如海外直销、社交网络不当发布个人资料等问题突显。互联网、智能产品的应用和普及,掀开了“大数据”时代的帷幕,打破了传统传讯的局限,拓展出一个无疆界的新空间,“这样的环境对个人隐私来说,可以说是一着不慎,后患无穷”,高新科技所隐含的资料归属、处理权限问题,多存在灰色地带或争议,为隐私执法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社会对隐私原则性问题仍存疑
冯文庄表示,作为澳门专门负责个人资料保护工作的部门,个资办将强化部门力量,包括技术水平,机构地位等,与世界接轨,致力于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隐私保护制度。
总结2014年的工作,冯文庄认为社会普遍对个人资料的界定、处理的正当性等原则性问题仍然存疑,可见在个人资料保护方面的普及教育仍需投入更多的资源及开展工作。为此,个资办将逐步推出趋向专业化的宣教内容,期望把大众对个人资料的态度,从建立意识、增加认识,发展到具备知识及具自保能力的水平。
在2014年,个资办一如既往积极参与了个人资料相关的国际活动,包括私隐周、亚太区私隐机构组织论坛、全球私隐执法网络的“互联网私隐风险搜寻”联合行动、数据保护及私隐专员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电子商务指导组”会议等。此外,亦举办各类讲解会、培训课程、研讨会及讲座共160场,参与人次逾9100,期望透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大众对个人资料保护的意识。
个资办简介
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是根据澳门政府行政长官批示设立,在行政长官监督下独立运作。行使《个人资料保护法》等法律所赋予的职权,负责监察、协调对《个人资料保护法》的遵守和执行,以及制定保密制度、监察、实施等。2012年7月,该办公室获正式接纳为“全球私隐执法网络”及“亚太区私隐机构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