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宠物邻居
管?|(日本)
曾在日本生活三年有余——随夫。儿子到日本留学,时不时打“飞的”赶去当“免费保姆”——从子。喜好绘画、茶艺、香道,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在日本,邻居见面未开口先微笑,一开口连鞠躬:“天气真好啊!”“饭吃了吗?”“今天你精神不错。”……是邻居日常见面的寒暄语,可真正交心做朋友的却很少。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主妇隔着院门聊天数小时,一个不会主动进邻居家,一个更不会请别人进家门,日本人这样“脸热心寒”讲究“隐私”,我们中国人是万万不能理解的。
日本住了半年有余,邻居认识不多,一般也就是点头朋友,宠物邻居却“深交”了不少。
我家左边是小林家,丈夫是大公司的科长,妻子大学毕业后在家当主妇,他们没有孩子,却养了六只狗,主妇的任务绝大部分是伺候这些狗孩子。每天上午,小林太太就带着六个狗孩子散步,几乎每天在我去买菜的路上都会相遇。一周不到,这些狗狗和我都熟悉了,远远地就摇头摆尾向我示好,两只大狗不敢碰,四只小狗争先恐后挤到我脚边,我蹲下身子一只一只摸过它们的头,它们才停止吼叫,退后一步朝我摇尾巴。这套规定动作成了我每天的“功课”。当我夸奖这些狗狗时,也是小林太太最开心、笑得最甜的时候。
有一次我生病发烧没去买菜,躺在床上休息。“叮咚叮咚”,门铃响起,强撑起身子打开门,只见院门外是小林太太和她的六只狗。因为今天没在路上相遇,狗狗们路过我家时就不停吼叫,不愿回家,小林太太只得按了门铃。真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生病,第一个想到我、来看我的竟是我的狗狗邻居。
右边是佐藤太太家。她丈夫两年前去世了,孩子们都在东京工作,只在过节时回家。佐藤太太养了三只猫,一只是二儿子从东京带来的,还有两只是收养的流浪猫,其中一只还是跛脚的。三只猫经常在院子里陪佐藤太太晒太阳,乖乖地趴在她脚旁或缩在她怀里,眯着眼静静地“听”老太太唠叨。佐藤太太告诉我,比起三个儿子,她更爱这些猫,孩子长大后就很少回家了,陪伴她的是猫,听她说话的也是猫。特别是两年前丈夫去世,儿子们只是回家看看参加了仪式,陪她守灵的还是猫。佐藤太太很爱这三只猫,但由于自己吃素,猫只能以猫粮为主。知道了猫的“故事”后,我家烧鱼,总会留下鱼头和鱼尾,放在隔壁院门口的猫食盆里,隔壁的猫看到我也更亲切了。当我走过佐藤太太院子前,比起眼神不好的主人,总是猫们先“喵喵喵”地穿出院子和我打招呼。
我家对面是川口家,夫妇俩三十来岁,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读小学,老三还在幼儿园。可能是经济的原因,川口太太每天清晨送走三个孩子后,就去打工,傍晚回家又忙着料理家务,很是忙碌,可他们家还是养了两只白色小仓鼠。
一次,我受邀和他们全家一起去郊外野餐。按照约定,野餐的便当由川口太太负责,我准备零食、水果和饮料。川口家两个女孩为大家准备的便当令我印象深刻,有肉有蛋有菜,还考虑了颜色搭配和造型,鹌鹑蛋剪成了小兔子,饭团卷成了娃娃……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两位十岁左右孩子的“作品”。日本学校要求学生自带便当作午餐,所以孩子们早早就学会了每天早起准备自己的和爸妈的便当。即使是最小的老三,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川口太太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养了两只小仓鼠,这是玩具,更是朋友。郊游那天,仓鼠一家也隆重“出席”了。午餐后,大家席地而坐,聊天喝酒,看孩子们带小仓鼠表演节目。小仓鼠们非常听话配合,在孩子们的指挥下,一会儿滑滑梯,一会儿转滚轮……
看孩子们用日语不停下口令,仓鼠都能准确完成,我突发奇想,改用上海话训练它们。小仓鼠还真是聪明,几次下来,简单如“转圈”、“举手”等等的上海话口令就能听懂了,我异常兴奋。这是我在异国能用乡音“交流”的朋友,我更爱它们了。
住在日本,生病第一个来看我的是小林家的狗,能听懂我上海话的是川口家的仓鼠,听到脚步声奔跑到院门口迎接我的是佐藤家的猫,我爱我的宠物邻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