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戴河片区:渔村美 农家乐

时间:2015-09-22   作者:陈腾飞 吴永哲  【转载】   来自于:河北日报    阅读

2015092004.jpeg

 

    《河北日报》(2015年9月20日) 04版

    夜幕下游客在西古城村悠闲散步。该村发展特色民宿聚集区,不仅建筑特色鲜明,还提供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留住游客。

    虽然传统黄金旅游季已过,北戴河依然延续着美丽——碧海、金沙、绿树、红顶,成为中外游客夏末初秋旅游休闲的目的地。而离北戴河传统旅游区不远处,散落在周边的村庄今年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去处。这些村庄正是今年我省重点打造的9个美丽乡村重点片区之一——北戴河片区,包括该区北戴河、苏庄、朱庄、乔庄、费石庄等7个村。

    今年以来,北戴河片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宜居;产业兴村,转型升级;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提升风貌,打造主题”的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历史传承、自然条件、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制定了符合北戴河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前提下,突出自身特点和拓展旅游区纵深发展的方向。位于戴河两岸的北戴河、苏庄、朱庄3个村,整体定位为“水岸乡野田园,乡土艺术村落”,实现三村空间联动,产业协同发展。西古城村定位集群式、规模化、自主风格的民宿经营模式,100余家别具特色的民宿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多人,带来旅游收入30多万元。有的村庄还与企业联姻,利用企业的资金、产业优势改善自身硬件条件,整合土地资源租赁给公司开发旅游项目,既解决村民就业,又让八方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村里观光、住宿。

    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最受益的是村民。以北戴河村为例,4月初开始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与城市管网相衔接的污水、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强电弱电等管线都已埋入地下,新铺的柏油马路从主路、街巷延伸至农户门前,村民世代沿用的旱厕已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该村还将无人居住的破旧宅院包装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向文化创意机构出售经营权,开设艺术工作室。目前,全村16处老宅已有9处签订了租约,其中5家文化创意机构已正式入驻,丰富了北戴河乡村游的内涵。

    北戴河片区经过细致规划、精心建设、提档升级之后迎来了新生。漫步在这些村庄,仿佛置身异域风情的小镇,全然想象不到昔日脏乱的景象——破旧的农舍被宽敞洋气的欧式小楼取代;凹凸不平的土路被平坦的水泥路取代;土里刨食下海打鱼的农民摇身变为会算经济账的农业产业通;小路相连的村落间已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报记者 陈腾飞 吴永哲 摄影报道

    村里的致富能手蔡淑兰将自家庭院改造成“瓜廊”,不少游客途经她家时停下来拍拍照歇歇脚,既改善了自家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程百霞是北戴河村第一批用上新能源的村民。她说,有了屋顶上的一排太阳能,冬天取暖告别了烧柴烧煤,还可以在家里洗上热水澡。

    家住北戴河村的李克森用上了自来水。他说,再也不用担心冬季外面的水管结冰了,把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也卫生多了。

    西古城村民吴雅君在村企共建的集发观光园里做观光车租赁生意,年入3万元左右。在这个观光园里打工和经营的几乎都是该村村民。

    北戴河村旧式宅院改成艺术工作室,不仅村里有了文化艺术的氛围,还常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也激发了村民“吃艺术饭”的产业梦。

    西古城村远眺。借助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村已建设成近海民宿、旅游观光、设施蔬菜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