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富裕县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东北网9月21日讯 “聚焦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旧貌,提升了农民福祉。”这是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委书记刘海城在近日齐市召开的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会议上介绍的经验。
聚焦一个目标,确保建设方向“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期,富裕县充分考虑到村民个体和村级集体两个方面因素,把美丽乡村的建设方向聚焦到村民得实惠和集体增实力上。因此,确定了村民富足、村庄富裕的总目标。全县遵循“布局科学、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规划90个行政村建设布局,制定了五年建设规划和2015年实施方案,每年建设18个村,到2019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坚持以点突破、以带成面的原则,按照市委“1+5”条文明带建设布局,以碾北公路沿线为重点,确定了塔哈镇吉斯堡村、龙安桥镇兴裕村、繁荣乡永丰村等5个县级示范村,以及13个乡镇级示范村,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抓住两个关键,确保基础保障“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有钱办事,更需要有人干事。关键之一是抓住“钱”。于是,富裕县特别注重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统筹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环保、文卫等方面的涉农资金,配以财政资金,打捆投向示范村,带动乡村两级和村民个体投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据介绍,今年该县投放建设资金7416万元,共分上级项目资金、县级财政资金、乡村投入资金、村民自筹资金4大块,投入比例约为5:2:1:2。同时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乡镇级示范村考核前三名的各奖励50万元。关键之二是抓住“人”。该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一直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住乡、村书记这两支队伍,明确他们的第一责任,配套3项激励措施,即: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落靠乡村两级书记的建设责任;下派18名科级干部到示范村任“第一书记”2年,每年提供办公经费1万元,每月每人补贴1500元;翻番村书记工资至年均3万元,按月打卡发放,用强力的经济手段激励他们干事创业,建设美丽乡村。
突出三个重点,确保建设成效“实”。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村容美、产业优、乡风正。为此,富裕县一是以基础设施为重点,遵循“面上干净、点上美丽”、“一村一面、各具特色”的原则,以集中力量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暖房子”工程为牵动,重点推进住房、道路、院墙、排水、广场、村部、绿化、亮化等八大项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半年的建设,以吉斯堡村、兴裕村、永丰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改以往“破、旧、散、乱”的农村旧貌,诸如住房难、行路难、排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民得到实惠,个个喜上眉梢。
二是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立足全县,着眼各村,重点发展奶牛、水稻、旅游三大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强村富民,支撑建设。在奶牛产业上,以“369”发展战略为牵动,重点抓好光明乳业产业化基地项目、明翔和明星奶牛产业化项目、山东高速三万头生态牧场项目建设,同步抓好科菲特合作牧场、犇源奶牛牧场等63个中小型牧场改造,推进奶牛产业提档升级。在水稻产业上,以建设富南灌区万亩水田基地为着力点,积极拓展与泰汇国际、国裕科技、神州买卖提等有实力和知名度的企业合作,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粮食仓储、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不断提升水稻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给农业生产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在旅游产业上,借助小河东龙腾湿地公园4A级景区和中国乡村游模范村优势,整合小河东村、东塔哈村、五家子村旅游扶贫资金600万元,争取产业扶贫资金700万元,由小河东村集体牵头,农民兴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大雁养殖、蔬菜种植合作社,重点打造集湿地观光、温泉度假、大雁养殖、蔬菜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游品牌,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档次、有品位。目前,该景区正在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以乡风文明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以七字歌、手机微信平台、送文化下乡、摄影展、漫画进乡村、“美丽家庭、村里好人”评选等载体,传播正声音,集聚正能量,推动全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把建立管用的《村规民约》,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长效机制,引导和督办各村组织和发动村民,共同研究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打造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