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山村:立足山水优势推进最美山村建设
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南依大阳山,北靠通安镇区,东临鸡笼山,西望太湖,与312国道,沪宁高速,京杭大运河相临。全村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12个村小组,462户农户,总人口1669人。设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74人。2012年树山村村级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位居全区前列。树山生态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树山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十大生态旅游乡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村。
一、立足丰富农业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了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布局,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树山村自1999年开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1050亩农田改建为翠冠梨生态观光果园;凭借山地优势,种植杨梅2000亩、茶树880亩,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树山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江苏省农林厅首批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树山村的翠冠梨、杨梅、茶叶已成为全村生态农业三大支柱,2012年年产量分别为40万斤、2.8万斤和400万斤,年产值超5000万元,为每户种植户带来年均10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二、立足地理文化优势,做大做优旅游产业。2006年,树山村与苏高新集团、通安镇政府共同出资成立苏州新灏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镇村企合作”新模式,深度开发树山旅游资源,完成大石山主要景点道路、观光木栈道、树山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树山商业街、云泉寺、欢乐谷、四季悦温泉等景点项目,引进云泉山庄五星级农家乐、书香世家温泉度假酒店等服务业项目,形成了集文化、养生、休闲、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成功打造一年一度“树山梨花节”盛会,成为阳春三四月间苏州地区的一大旅游盛典。2012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中央电视台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等20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三、立足建设美丽村庄,全面提升环境面貌。2012年树山村投入2400多万元,围绕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注重把旅游理念充分融入到村庄整治规划中,结合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村居立面出新、生活污水管道铺设、停车场建设、公厕翻建、主干道拓宽改建及其沿线节点绿化景观建设等一系列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树山旅游环境。在顺利通过市、区验收基础上,今年又有3个自然村通过省级验收。
四、立足山水优势,加快推进最美山村建设。根据创建市级美丽村庄示范村的要求,树山村将立足山水优势,全面落实建设美丽村庄各项措施,加快推进最美山村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彰显村庄特色。坚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综合考虑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要素,优化调整布局规划,健全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对建设美丽村庄的引领作用,彰显江南水乡特色。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整治实效。建设美丽村庄工作涉及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众多村庄村民,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整治重点,提高整治效果。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促进旅游相结合,增强美丽村庄活力,展示村庄特有风貌。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多元投入。建设美丽村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理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村里将根据实施计划,认真测算和落实资金需求,并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组织和动员机关干部、党员团员定期义务参加村庄植树、清扫垃圾、清除乱搭乱建等建设美丽村庄活动,率先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美丽村庄行动,争取花较少的钱,取得最好的整治效果。四是加强长效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美丽村庄的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在通过集中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建设美丽村庄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制定实施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轨道。引导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