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唱响丰收歌
——山丹培育富民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见闻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丹县把贫困程度最深、工作难度最大、发展底子最薄的13个村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各级干部纷纷深入贫困户家中,和贫困户一起分析致贫原因,探索致富办法,制定脱贫措施,围绕六精准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整合优化资源,积极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奏响了干群互动的田野丰收凯歌。
扶贫先扶志:帮扶帮到心上
今年,霍城镇西坡村二社贫困户何杰的创业致富信心十足:有了帮扶工作队的鼓励支持,舍伺喂养技术学精了,暖棚羊舍建起来了,扶贫羊领到家了,扶贫贷款拿到手了,先养50只羊的家庭脱贫计划正在付诸实施。
精准发力,首先就要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思路的问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转变观念才能放开手脚、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山丹县把贫困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扶志”“富脑”重要举措来抓,以外出务工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采取“菜单式”、“互动式”培训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向,以13个贫困村群众为主,培训贫困村劳动力3600多人(次),实现贫困村技能培训全覆盖,实现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或1-2门实用技术的目标,贫困群众自身的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
位奇镇汪庄村民郭兴芳的帮扶脱贫计划也在落实之中:实现养鸡销售收入3000元以上;帮助解决学费3000元;每年提高经营收入1000-2000元。
扶贫户心中想的,正是帮扶工作队结合实际去做的。和郭兴芳一样,13个重点贫困村精准摸排的732户、2336人都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产业扶贫、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让贫困群众自己真正能“站”起来,生产生活才有奔头。
心动变行动:责任落到身上
山丹县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挂图作战”,采取成立“指挥部”,张贴“作战图”,制定“施工图”,列出“推进表”的方式,倒排工期,逐项销号,做到了总体规划科学、年度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帮扶任务具体。在山丹13个扶贫村的办公室里,墙上均挂着扶贫攻坚流程图,村委会公示栏挂着“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一览表”,清晰地列出每户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干部、帮扶措施、脱贫时限及帮扶成效,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识别扶贫目标,明确精准扶贫对谁扶、由谁扶、怎么扶,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置于阳光下,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
该县在13个精准扶贫村实行“倒逼”法,时间倒排程序,目标倒排进度,任务倒排时限,反向推演,全力推进,做到各项任务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至目前,13个重点贫困村已完成输转劳动力5680人,流转土地6600亩,种植以中药材、制种、优质牧草为主的经济作物8266亩,投放小尾寒羊2468只,新建暖棚羊舍420间,完成门面改造1456户,完成危房改造82户,铺设人饮管网22公里,衬砌渠道42.5公里,完成67.7公里村社道路路基工程量的90%和692盏主街道太阳能路灯安装。
兴业要创业:用力用到根上
入秋,大马营镇圈沟村村主任刘聚正忙着带领村民打理22座香菇棚,目前从试种的一棚香菇来看,效益很好,一棚放13000个菌棒,一季出产7000斤,可出四季,每斤3.5元销售。
要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扶贫产业培育是关键。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养殖、特色种植、劳务等产业,多条腿走路,一门心思致富,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快培育以马铃薯种植、肉羊养殖、劳务为主的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该县大力扶持博原生物、瑞源啤酒、金山麦芽、丹马油脂、芋兴粉业等23户农字号龙头企业引领种养业发展,全县每年流转土地27万亩,连片种植啤酒大麦10万亩、油菜30万亩、马铃薯20万亩,羊饲养量142万只,全县成立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918个,吸纳会员2.2万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蔬菜、林果、双孢菇、红提葡萄等设施农业6000多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5个,在引领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县积极创新双联惠农贷款产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为贫困群众协调发放支农贷款18亿元。全面落实《甘肃省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了《山丹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全县2896户8500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重点,力争使全部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享受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现贫困户“贷到款、用得好、收得回、能致富”的目标。今年成立老军村、新开村2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建立新开村、汪庄村2个电商扶贫示范村,起步发展效果很好。
该县确定了1263名能人与2674户、7848名精准扶贫对象进行结对,逐步形成了“创业能人+贫困农户”、“合作组织+贫困农户”、“公司企业+贫困农户”、“政策平台+贫困农户”、“骨干人才+贫困农户”、“能人班子+贫困农户”的“6+1”能人带动脱贫模式,走出了能人助推精准扶贫、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