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龙泉乡庙咀村:一个贫困山村的悄然转身
——榆中县龙泉乡庙咀村扶贫攻坚纪实
甘肃新闻网9月30日电 几年前,一提起榆中县龙泉乡庙咀村,就会想到“贫穷”二字。然而,短短三年间,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偏远小村,在市县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扶下,解放思想,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告别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
庙咀村地处榆中县东南部,距龙泉乡政府约5公里。全村共有 4个村民小组,153户533人,其中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6户305人,耕地面积3065亩,人均占有耕地5.7亩。80%的农户都是住的土坯房,加之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产业无规模、无特色,公共服务配套不到位,多年来,始终没有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山河依旧贫困依然”的尴尬。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与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39元相比,整整差了1339元。
庙咀村作为兰州市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龙泉乡党委、政府和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带领全村群众创新思路,完善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投入体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从解决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瓶颈”问题入手,紧紧围绕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两个重点,狠抓扶贫开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善民生的显著成就。仅2015年,投入庙咀村各类扶贫资金达934.7万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生态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通过项目带动和覆盖,使全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500元以上,比2014年4350元增长2150元,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受灾户“一步跨千年”,过上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变化悄然发生
贫困是庙咀村一张令人感到窘迫的标签。在这里,为了应对大面积的严重缺水,村民都会在自家院里修建水窖,以积蓄雨水。平时用过的洗脸水要再用来洗脚,最后用来喂牲畜。
山区的贫困,全村群众期盼脱贫的殷殷目光,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牵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情。随着扶贫攻坚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庙咀村被列为2015年榆中县49个重点扶贫攻坚整村脱贫村之一,进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
在贫困面前,龙泉乡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单位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是怎样的责任与使命!深刻剖析庙咀村的致贫原因,认真梳理全村的村情,经过反复比较,最终规划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5大类19个子项目,这些项目,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在技术操作层面上,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产业化扶贫为载体,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
如何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龙泉乡党委、政府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通过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变庙咀村的面貌。
要想富,发展产业找出路,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重头戏。庙咀村在各级帮扶单位和龙泉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理清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科学引导,2015年,全村双垄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马铃薯600亩。全村新增羊只245只,全村养殖量达到1000余只,初步形成种植与养殖互补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成立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支部+协会”的运行模式,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缺乏发展资金的问题,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既给项目,又教老百姓技术,扶贫扶智相结合,这是庙咀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又一个特点。针对群众“等、靠、要”的守旧思想,帮扶单位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要求,向群众宣传“六个精准”、“1+17”扶贫方案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教育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村民主动性,学习知识,改变旧习,同谋发展,共创新生活。县广播电视台干部长期驻村蹲点,邀请种养殖专家,围绕玉米、中药村、马铃薯、养殖业、劳务技能和政策法规进行技术培训。扶贫攻坚工作实施近四年来,累计举办培训16期,受训人数达400多人次,群众思想观念和劳务技能逐步提高。据统计,2015年,全村实现劳务输出180人,创收500万多元,户均32000多元,劳动力转移培训,正在成为庙咀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助推器”,其带来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半壁江山”。
2015年,在兰州市工信委、市绿博园、榆中县检察院、榆中县广播电视台、省网络公司榆中分公司等各级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14.4万元,建成了112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和110平米的村办公阵地;积极协调项目资金577万元,对全村4条12.2公里的通村道路进行砖化,另外对4条12.5公里的通社道路进行沙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网建设全部通到了家家户户。
在县级包抓领导曹玉梁的积极协调下,争取项目资金69.6万元建成蓄水塘坝一座,不仅起到了拦洪蓄水的作用,更是彻底解决了该村庙咀社通阳屲12户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难的问题。
另外,通过实施路灯亮化、植树绿化、整洁美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使这个昔日的山区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扶贫攻坚行动实施过程中,全村群众投工投劳达95%以上,马铃薯种植和双垄沟地膜玉米两个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农户。农民群众真正成了项目的实施者、所有者和受益者。
为了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市县各联扶单位帮助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制定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整村脱贫规划》、《富民产业发 展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联扶单位帮扶规划》、《贫困户个人脱贫计划》等。落实联扶干部驻村制度,帮助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各联扶单位对庙咀村建设项目发挥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执行权,所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近四年来,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和联扶干部职工通过跑项目、争资金、送化肥、送地膜等方式的大力帮扶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庙咀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农村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产业扶贫初见成效,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展望未来,庙咀村将继续围绕马铃薯、双垄沟玉米种植、舍饲养殖、劳务输转等方面具有的明显的后发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县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为实现“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美丽村庄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