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天下第一文亭:绍兴兰亭

时间:2015-11-17   作者:周力军  【转载】   来自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兰亭.jpeg

  兰亭(见图)地处浙江绍兴城西南12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花,汉代曾在此地设置驿亭,因名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名扬四海,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踏进兰亭的大门,便可见“鹅池”二字,“鹅”字为王羲之所写,“池”字则是他的儿子王献之所撰。这两个字肥瘦不同,“鹅”字看起来较绢秀,而“池”字则很粗犷,人称“父子碑”。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据说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望之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寻寻常常的鹅,成了他获取书法灵感的一个载体,成就了一代“书圣”。池中静默的残荷褐色中带着苍白,如青铜雕塑般,“留得残荷听雨声”一种深邃而又质朴的意境,就这样悄悄地走近了我,不禁有些不舍离去。


  顺着小径前行,豁然开朗,迎面的是一亭,亭的形式显着沉沉的历史的斑迹,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乐池”池面10亩多,临池有“俯仰亭”,池西有饭庄茶室。东侧为流觞亭,是兰亭的中心,亭内有“曲水邀观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九曲十盘的清澈小溪,在竹影树荫下缓缓流过,缓得竟带着几分超然的意味。来到流觞亭前,只见一弯溪水,逶迤流淌。水深不盈尺,水面宽不及一米。两岸皆块石为坡,且间有突起的石块,可作石凳之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蜻蜓,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装有酒的“觞”(酒杯)就在弯弯曲曲的水上漂流,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赋诗一首。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定格了一个完美的无人超越的巅峰。


  《兰亭集序》全文共324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每一字都像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主体,有着丰满的筋骨血肉和鲜明的个性精神,它们或坐、或卧、或行、或舞、或歌,既独立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诸美齐备”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技法之妙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峰,让无数的人为之倾倒,就连开创了贞观盛世的一代君王李世民,也为了得到它而不择手段,临终前命用其殉葬,留给后人的只是无数“爱兰”人的临摹和想象。


  坐在那泓曲水边,没有盛酒的流杯,但我却醉了。醉意中,我望着兰亭,兰亭也望着我。古往今来,能在历史的扉页上挥洒出熠熠生辉的笔墨的能有几人?千古佳话,曲水流觞,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氛围。能够盘膝而坐、侃侃而谈,一壶老酒、几枝修竹,在酒香缭绕的萧萧竹吟和淙淙水声中,凝视千古帝王的手迹,聆听昭陵瑰宝的传奇,不亦乐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02-22 第15版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