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空军投向日本的传单
二战中,美军飞机轰炸前总是会空投传单预先告知空袭地点,这样做既是出于人道的目的,让日本平民可以事先避难,也有心理战的考虑。
1944年,美国开始使用“超级空中堡垒”B-29对日本各大城市展开战略轰炸。因为日本工业区与住宅区相混杂的结构,为最小化日本平民的伤亡,负责策划轰炸行动的柯蒂斯·李梅将军本打算在日间进行精确轰炸,但无奈日本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实施,故而美军最终决定,在夜间对日进行地毯式轰炸。
而轰炸前,美军飞机总是会空投传单预先告知空袭地点,这样做既是出于人道的目的,让日本平民可以事先避难,也有心理战的考虑。
这张也许是最为出名的B-29传单,传单正面是5架B-29投下炸弹的照片,下面是11个日本城市。传单背面的文字为:“日本人,请仔细阅读,这张传单或许能够拯救你或你的亲戚朋友的生命。在今后几天里,这份传单另一面所提到的4个或更多的城市将遭到轰炸。这些城市包含军事设施和车间或工厂,很不幸,炸弹没有眼睛,美国空军不希望伤害无辜的人民,现在给您警告搬出被点到名字的城市以拯救你的生命。”
这样一张传单则是另一张针对日本平民的空袭预警。这样一张传单出现,意味着该城市在72小时内即将遭到美国空袭。此种传单除了告知平民提前躲避袭击外,还是一种力量的展示:即便确切地知道美国飞机何时来袭,日本的军队也对此无能为力。
这张传单正面的文字为:“谁来重建日本?”传单在背面写到:“战火已经烧到了日本本土。日本各大城市都受到了地毯式轰炸,东京、神户与名古屋的工业区都已经被摧毁,而美国的轰炸将会继续。日本军国主义者要对日本现在所处的境地负全责,当粉碎军国主义者后,和平降临的那一天,你是否愿意为重建日本而工作。”
而在广岛长崎核爆前美国是否有针对平民的传单警告则众说纷纭。据TheodoreH McNelly《The Decision to Drop the Atomic Bomb》一书,考虑到原子弹未能成功爆炸的可能,以及想要对日本实现“最大化的心理冲击”,美国军方没有向广岛长崎两地投放传单。但是Robert Jay Lifton在其所著的《Death in Life: Survivors of Hiroshima》书中则称美国很有可能在1945年7月底到8月初向广岛投放了警告传单——虽然捡到传单的人并不多。
发生在广岛与长崎的核爆在日本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2万到25万不等,而在此之前的非核武空袭同样造成了大量日本平民的伤亡。以1945年3月9日至10日的“火牛”轰炸行动为例,这一次针对东京的袭击造成东京八万余人烧死,十万人重伤,大火后的清理工作进行了25天。日后,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柯蒂斯·李梅也表示如果美国战败,他本人很可能会被日本以战犯罪名处决。然而当时美国为避免误伤平民确实采取了诸多措施,加之李梅将军也认为,这样的轰炸因为加速了战争结束,所以实际上是减少了伤亡总数。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承认,东京轰炸使得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1995年5月11日,作为唯一两次参与对日本实施原子轰炸的飞行员,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如下的证词:
“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我们想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
“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应该对原子弹的存在感到恐惧。我就感到恐惧。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1945年8月,在战时情况下,在敌人顽固凶残的抵抗下,杜鲁门总统有义务使用所有可能的武器结束战争。我同意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当时以及现在。战后几年中,有人问杜鲁门总统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他响亮地说:没有。接着他提醒提问者:记住,珍珠港的死难者也没有其它选择!战争总是代价高昂的,正如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