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乡土文化别样红

时间:2015-12-16   作者:罗浩 谢华勇  【转载】   来自于:抚州日报    阅读

——乐安县农村文化建设扫描


  在如今的乐安县农村,群众劳作之余的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或到村里文化广场翩翩起舞,或到农家书屋看看书报,或看看电影和农民剧团的演出,或到村里的活动中心打乒乓球、篮球和太极拳……近年来,乐安县把农村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扶持农民剧团发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项举措,推动了农村文化大发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据统计,仅今年,该县共组织送戏下乡82场、送电影下乡2957场、送图书下乡15000余册,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余场次,参与的群众达15万余人次。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走,看电影去,今天县里到我们乡送电影来了!”近日的一个傍晚,在地处偏僻的乐安县招携镇杭村的文化活动广场上,来自附近村庄的500多名群众把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针对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缺场地、缺设备等实际情况,为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近年来,乐安县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在每个乡镇都建立起设施一流的综合文化站,在15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兴建文化活动室,并添置了电脑、电视、数码相机、音响、图书、乒乓球桌等文化活动设施设备。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乐安县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整合资源,累计投入近500万元,在农村分期分批建设了183家农家书屋,实现了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的目标。

  农民剧团活跃乡村

  近日,乐安县增田镇农贸市场热闹非凡,该县鳌溪镇群艺采茶剧团正在这里演出节目,吸引了附近村庄1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演出的节目乡土味很浓,反映的都是我们农民身边的人和事,我们都很乐意看。”增田镇增田村农民陈春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乐安县在文化建设当中,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组建了扁担剧团、罗山采茶剧团、增田东湖傩舞剧团等20多个农民剧团,拥有200余名农民演员。为帮助农民剧团提高演出质量,该县组织文化部门专业创作人员到各农民剧团,指导帮助他们编排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适合农民口味的节目,县文化部门还向农民剧团赠送了一批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同时,该县还注重加强对农民剧团人才的培养。县文化部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剧团成员到省、市专业剧团参加培训,并针对农村文艺爱好者,组织开展声乐、舞蹈、美术等免费培训班二十期。目前,该县已先后培养了200余名各类文化演出人才,培训农村文艺爱好者1300余人。

  农民剧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蓬勃发展。据了解,仅今年该县农村剧团到各地开展各种演出活动200多场次,观看演出的群众达8万余人次。

  非物质文化大放异彩

  乐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乐安傩舞、流坑小吹会、湖坪装故事、打船歌、乐安蛋雕等众多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保护好这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乐安县着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多渠道整合了200多万元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该县先后筹资帮助增田镇东湖村改建了傩神古庙,为牛田镇流坑村新建了古戏台,并帮助湖坪装故事、罗陂庙会、流坑小吹会等文化项目添置了大量演出道具和音响器材,大大改善了文化演出条件。

  与此同时,乐安县十分注重加强对非遗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一方面为每个非遗项目建立健全了一支较固定的文化演出人才队伍,并为每个项目确定了1至2名文化传承人。目前,该县共拥有各类文化传承人20名,民间表演艺人250多名。另一方面,该县依托乡村少年宫、乡土教材开发等平台,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地方优秀民俗文化的热爱。目前,该县已先后培养了100余名各类非遗文化演出后备人才,为各类非遗项目持久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如今,该县非物质文化大放异彩,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