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大人的耳朵:喜欢听好妹妹怎么了?!
好妹妹的第五张专辑《西窗》已经在QQ音乐卖了三万多张
[摘要]重视歌词含义和旋律优美度的普通音乐爱好者,和注重音乐内涵、深度的发烧级听者,好妹妹会被冠以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
腾讯娱乐专稿(主笔/骚大人)
写在正文前:
音速比光速慢,但声音比画面诚实。耳朵,识声响、辨方位,对声音中的情感表达尤为敏锐,《骚大人的耳朵》隆重上线,不敢影响你的判断,只是尽可能提供另一种声音识别方案,读懂另一些隐藏的表达。
继那场“自在如风”演唱会之后,好妹妹又来了次众筹,他们的第五张专辑《西窗》以数字形式发售,从12月1日在QQ音乐上线,截至12月31日,卖了三万多张。
八首歌,总价16块,折后15块2,在沙县小吃要份炒米粉,都不够加根鸭腿。划算的价格、牛逼的销售渠道、即买即听的聆听体验,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至少在独立音乐人里算是不错。这一连串的优势加下来,让爱走新路的好妹妹又赢下一筹,但这似乎不是音乐本身的胜利。
有听者说,在好妹妹的歌里看到自己,听时感动地寒毛竖起来,也有人不惜在朋友圈里撕破脸和支持者开撕:连《好歌曲》盲选都过不去的音乐也算民谣?得多low的耳朵才能抵御这种旋律?
重视歌词含义和旋律优美度的普通音乐爱好者,和注重音乐内涵、深度的发烧级听者,好妹妹会被冠以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
不喜欢好妹妹的人,认为好妹妹是假民谣,他们不过比《伤不起》、《小鸡小鸡》这些自暴自弃的歌守住了流行音乐的底线,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没什么本质区别,既然后者是流行歌曲,好妹妹为什么自居民谣?它充其量是一支有点文艺腔,旋律上口、通俗的乐队。
对了,好妹妹为什么会叫做乐队?他们明明是一支演唱组合,就像解散前的无印良品和不跳舞的BY2那样,连一个人的汪峰都比他们更有资格叫做乐队,更何况好妹妹在他们大多数的歌曲中,两人要么齐声合唱、要么个人solo,连和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喜欢好妹妹的人没那么多出离的愤怒,首先给他们的底气的是,这些歌的从编曲到主旋律显然都要比农业重金属高出一个档次,你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有一种东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妹妹很温和,旋律甚至有着像佛教音乐般地的温暖,他们不像“好声音”们天生爱飙高音,给人难以企及的距离感,即便是一个音域天生有缺陷的人,也能完完整整的把好妹妹的歌不费力的从头唱到尾。再者说,好妹妹有几首歌是好听的,就算再不济,也比多数晚会主题曲、影视作品片头片尾曲耐听吧。
更重要的是好妹妹的歌传递出的现实意义,最是能让生活在城市里、有过故事的人获得共鸣。
《一个人的北京》、《我到外地去看你》里,好妹妹唱的是“我那年二十一,你那年二十七……最后我们没能在一起”、“你有多久单身一人,不再去旅行,习惯下班回到家里,冷冰冰的空气。”
这种直白、简要,充满画面感的行文方式,带着无奈地时代气息和旧日情怀,跟顾漫的小白文、饶雪漫的疼痛文学本质上是一致的,既然后者接连登上作家富豪榜,笔下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的变成大IP,想必她们也不会纠结于要不要去跟余华、叶兆言们拼深刻、拼文学性,如今的好妹妹,有着同样的选择和底气,他们并不会想要像鲍勃·迪伦那样,在史上最伟大的歌曲排行榜上占据几席之地,好妹妹入行时的画下的宏伟蓝图就是:“有一天能够站在工体开唱把这附近的交通堵成寸步难行”,别管什么方式,他们真做到了。
持有以上两类观点的人,谁也没办法真正的说服谁。但这并不值得担心,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有人告诉你什么一定是好的,并且强迫你接受他的观点,试图影响你的选择,但是只要你不想这样,就没必要妥协于别人口中的low、俗或烂,你不妨劝他宽容的对待好妹妹,你也宽容的对待骂好妹妹的李志,反正在我眼里,他们各有各的牛逼。
最后想用一点点篇幅谈好妹妹的这张最新专辑《西窗》,我是用一下午时间听完了他们这些年的所有创作,包括专辑、EP以及《你妹电台》,我想,在同一时间段、用同样的心境,少带个人感情的去品读他们,对作者更公平,个人的观点是,《西窗》不及他们之前的《南北》、《春生》,当然,所有的音乐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追求,或是状态的起伏。
好妹妹就算不是民谣组合,也算是音乐人,他们当然也一样。
骚大人代表作——
《骚大人的耳朵:把青春唱完 爱干啥干啥去》
《骚大人的耳朵:剧院魅影 真爱不死》
《贵圈:一场演出背后的九九八十一难》
《贵圈:不再五毛钱!国产片特效现状调查》
《贵圈:揭秘部队文工团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