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八卦掌文史概论
说到梁式八卦掌,应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先生的八大弟子之一梁振蒲先生说起。梁振蒲人称“梁快腿”,因梁振蒲练八卦掌时可以将辫子腾空拉直,所以人们又称“小辫梁”。又因梁振蒲是做估衣生意的,人们又称其为“估衣梁”。
梁振蒲先生生于一八五七年,原练弹腿,后进京做生意,十四岁时拜董海川先生为师学习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的小弟子。梁振蒲先生聪明活泼,礼貌待人,对教师和师兄们非常尊敬,在练功时认真,肯下功夫,悟性极强,可举一反三,深受董公爱惜。董海川已近八十高龄,见到梁振蒲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后生,心中高兴,但对他要求极严格,他将一生的经验、武功都传给了梁振蒲。梁振蒲与师兄尹福、史计栋、程廷华都是河北老乡。所以经常到师兄处去学习,并把从各位师兄处学来的武艺练给老师看,老师再加以指导,梁振蒲很快领悟其所学的八卦掌技艺。正因如此,在董公去世后,梁振蒲与程廷华、尹福、刘德宽、李存义等各位师兄的关系更加密切,各位师兄也对梁振蒲的武功进行了许多指导。同时,梁振蒲先生既继承了董公的八卦掌,又具备了各位师兄的特点,所以成为一位功夫出类拔萃的八卦掌名家。正因为如此,梁振蒲先生才能挫败河北冀县“四霸天”。一八九九年三十六岁的梁振蒲先生在北京永定门外马家堡掌毙恶棍金镖赵六等团伙数十人。由于人命官司他被清朝刑部打入死牢,在弟子李同泰和师兄程廷华等人鼎力相助下,才被定为死缓。此案影响极大,京津唐地区各类报纸广为传播,所以无人不知,名声也为之大震。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离京西逃,宫廷大乱,犯人炸狱,梁振蒲越狱而出。梁振蒲逃回家乡河北冀县后,以传授八卦掌为职业,又开设了魁英和得胜两个镖局,专走德州和保定路线,以后又在河北省立十四中学和束鹿女子师范中学任武术教师,对八卦掌的推广和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梁振蒲于一九三三年与世长辞,现葬于北京万安公墓董海川祖师墓右侧,与恩师为伴,享年七十六岁。
能够继承梁振蒲先生衣钵的有郭古民先生、李子鸣先生、李少庵先生、田金峰先生、傅振伦先生、李同泰先生。对梁式八卦掌的发展与贡献最大的为郭古民和李子鸣二位
郭古民先生对八卦掌的大融汇
郭古民先生生于一八八七年,卒于一九六八年,现葬于北京万安公墓梁振蒲先生墓右侧,与其恩师和师祖为伴,郭先生一生未婚,以传授八卦掌为职业,是梁式八卦掌重要继承人之一,是八卦掌第三代门人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郭先生功力深厚,武德高尚,响誉京鲁。他生前除了向老师学习八卦掌外,还与许多师伯、师叔及其它八卦掌的各流派师兄过往密切,经常一起切磋八卦掌技艺。曾得曾省三(毓慧)董海川秘不传人的八卦掌“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秘决。郭古民先生写下了《八卦掌集成》和《郭氏锦囊》(李子鸣先生整理成书)。郭古民先生在京鲁设场教徒,以此为业,影响极大。北京各式八卦掌第四代年龄较大的门人经常到郭古民处学艺,大家都以郭师叔或郭三爷称之。郭古民受徒上百人,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八卦掌各流派传的七星杆、八卦直躺六十四式都是郭老所传。郭先生承上启下,对北京各式八卦掌起到大融合、大团结的作用,对推动八卦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健在的郭古民弟子还有几十人,如诸葛家宝、李长兴、李连兴等人都已七、八十岁,徒孙数百人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湖北等地。郭古民先生为发展八卦掌事业鞠躬尽瘁,深受八卦掌界人士的敬仰。
梁式八卦掌定名于李子鸣
李子鸣先生生于一九零二年,故于一九九三年,享年九十一岁。他是河北冀县人,国家干部,抗日战争时为地下党员,一九四五年解放战争时期,在北京开设酱油厂,作为共产党地下工作站,他任厂长,另一位干部任监理,解放后这位干部任北京市副市长。这位副市长后来和我讲:“李子鸣先生原名叫李直,机智灵敏”,胆略超群,武功高超,国民党特务都非常怕他。子鸣同志曾经掩护过很多党的高级干部,单独完成过党的重要工作。但谁也不知他会八卦掌。李子鸣先生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与武术界来往很少,只有郭古民、李少奄二位师兄往来、到五十年代大家才知道李子鸣先生就是李直。由于郭古民先生以教授八卦掌为职,李子鸣先生只教学生不收弟子,一九六八年郭古民去世后,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李子鸣先生才收徒,开门的八大弟子有北京武协武术文史理论研究会会长王桐、马传旭、邸国勇、杨家仓、王世通。孙宏宴、马岭、赵大元等八人。这八人协助李老推广、普及八卦掌的事业起了极大的作用。后来陆续来自全国各地拜师学艺的有北京李功成、方书茂、张全亮、河南王正松、赵明远、王天才、山西的安来维、申华意、河北的孟志宏、孙长江、王宗泉等百余人。
首创第一个单拳种研究会
由于李子鸣老师对八卦掌的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本着八卦掌研究的需要,李子鸣老师一九七八年敢冒文革险恶政治环境之风险,率北京八卦掌门人,将被文革破坏的董祖师公墓和四座老碑从三米多深的地下挖出来,又经过三年时间向全国和国际门人呼吁、筹资、征地、设计,于一九八零年终于在北京万安公墓(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成了比原来更加宏伟的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陵墓,并举行庆贺落成典礼。此举为中国武术事业立了大功,为八卦掌门人破除了门户之见,增进了八卦掌各流派的大团结。同时李子鸣先生也得到八卦掌门人的赞扬和爱戴。北京体委、北京武协的领导给予了支持和表扬,并建议成立八卦掌研究会。经一年时间,于一九八二年选举了以李子鸣为会长的十七名常委组成的八卦掌研究会。八卦掌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新闻界的广泛宣传,各地各拳种纷纷前来取经,从而掀起了全国各拳种研究会纷纷成立的高潮,掀起了全国各拳种挖掘、发展、普及,以及群众习武的热潮。
北京八卦掌研究会还编辑了会刊,拍摄了电影片《八卦掌》,中央台拍摄老拳师李子鸣录像片,两个片均在国内外进行了播放,由王桐负责的教研组还在北京各公园开设了二十六个八卦掌辅导站,学员近万人,从而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高潮,梁式八卦掌在此也随之壮大。
八卦掌自董海川首传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八卦掌分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开始分式于一八八零左右,即北京南城八卦掌和北城八卦掌,北城八卦掌即后来的尹福尹式八卦掌,南城八卦掌即后来的程廷华程式八卦掌。梁振蒲先生学于恩师董海川,兼学于师兄尹福、程廷华、史计栋等。融合了各位师兄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成一代大师。而梁振蒲先生的弟子郭古民先生、李子鸣先生、李少奄先生除得梁师传授,又得师叔和其他门师兄的传授,融汇各门特长,有了新的发展,特别在理论、功法、技艺、套路方面,有了新的补充。这在过去其他式八卦掌是没有的,也就是梁式八卦掌更为全面一些。经过郭古民先生和李子鸣的整理,郭古民先生一九六八年去世后,李子鸣与郭老的众多弟子如刘介民、王其昌、诸葛家宝、付子斌、高子英、张兆龙等商讨梁振蒲系八卦掌定名叫梁式,大家同意师叔的意见。李子鸣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了十六开本《梁式八卦掌》一书,此书的出版在全国八卦掌界广为流传。这一本书的特点非常突出,突出在他以拳谱和歌诀为主,套路为副。一九八二年以后所有出版的八卦掌书广为摘抄,有的原抄,有改头换面。但绝大部分没有离开此书内容,而在一九八二年以前出版的八卦掌书,也从来没有这么丰富过,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汇编。李子鸣还对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作了详细注解。
一九八二年梁式八卦掌一书的出版,为了宣传和弘扬八卦掌,李子鸣先生还经常将此书作为礼品送给来访的全国武术界友人,因此引起美国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在美出版,从而也引起中美武术知识产权案的官司,从一九九四处至一九九八年长达五年,终于一九九八年在上海法庭胜诉,见《中华武术》九八年第三期“梁振蒲八卦掌”安一审有果。
八卦掌开始走进北大(北京大学武术协会)的同时走进高等院校的还有吴式太极拳,教练是杨家仓;梁式八卦掌教练王桐,顾问是太极拳泰斗吴图南先生,五形八法拳,教练秦庆丰先生,谭腿是周志华先生,形意拳是邸国勇先生,由李子鸣先生任名誉会长。随之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首师大、科大、政法大、计算机学院,长达五年之多,普及学生万余人。《梁式八卦掌》一书在大学院校也广为传播,梁式八卦掌得到了很大的弘杨与发展。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
李子鸣先生从五十年打开始,把从革命学到的领导才能应用到八卦掌的组织上来,从挖掘建立董公墓,到组织八卦掌研究会的建立,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从不间断,推动了传统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八卦掌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武协、中国武术研究院给予了很高评价,第二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题字“八卦掌一代宗师”的称号。李子鸣先生任会长长达十二年,于一九九三年一月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一岁。一九九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号礼堂里,有来自北京政界的北京市副市长陆禹、亚联武楞主席徐才、武协副主席刘哲等,还有全国及国际友人武术界同仁、弟子。再传弟子及家属数百人,上百个花圈,沉痛掉念一代宗师李子鸣先生。李子鸣先生是中国武术界的楷模,八卦掌界的一代宗师,走完了他国八卦掌事业最后的路程。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九九三年,由徐才同志任主任,由刘哲等为副主任,康戈武任秘书长,王桐任干事长,组织了首届国际八卦掌谊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时完成了李子鸣先生和沙国先生的遗愿,从而激发了河北、安徽、浙江建立了五座以海川命名的武术馆校,这五座都是以推广八卦掌和形意拳为主的。一九九五年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到会人数练习梁式八卦掌的占了百分之四十九左右。现在梁式八卦掌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浙江、辽宁、吉林、云南、台湾、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地广为流传。梁式八卦掌起源于董海川八大弟子之一,梁振蒲先生奠定基础,再经弟子郭古民、李子鸣先生广为传播。李子鸣先生的领导才干和辛勤耕耘写作总结,还有郭古民大批弟子对李子鸣师叔的尊敬与支持,再加上李子鸣先生的弟子们奋力拼搏推广,历经三代人上百年的历史而自然形成了梁式八卦掌。
概说梁式八卦掌听几大特点:
梁式八卦掌“福”“寿”二代门人,全面继承祖师董海川的武学,广泛熔汇、高度总结各式八卦掌的特点,加上“山”“永”两代人的大力推广历经百年,形成了继程式和尹之后的第三大流派的八卦掌。梁式八卦掌的特点如下:
梁式八卦掌有非常高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有全面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现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一致性和趣味性。处处用口诀来指导八卦掌的练习,大大提高了人们练习八卦掌的兴趣,形成了在各个方面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性。过去由于保守思想,老师对弟子只是口传,要求心记,不准抄录。郭古民先生的师弟李子鸣先生根据郭老的一生资料和自己多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几十年练习八卦掌的体会,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写作,辛勤耕耘,编写出了《八卦掌集成》(即郭古民锦囊)和《梁振蒲八卦掌》。该书对八卦掌历代精英人物进行了广泛熔汇和高度的总结。陆续编写出了《八卦掌门人轶事》、《器械谱》等著作、用晒印、油印和铅印成册,广为传播。《董海川转掌》一书于一九八五年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梁振蒲八卦掌》一书,于一九九三年被美国某人盗版,用英文在美国出版,目前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梁式八卦掌诗词歌总汇:
对手眼身法步加起式 七言诗 六首
八卦掌转掌歌诀 七言诗 四十二句
八卦掌转圈歌诀 七言诗 三十四句
八卦掌用法歌诀 七言诗 十七句
八卦掌身之八打歌诀 五言诗 十八句
八卦掌六十四式悟性歌诀 七言诗 八句
八卦掌变掌歌诀 七言诗 六十六首
八大掌转圈歌诀 七言诗 八首
八卦连环歌诀 七言诗 三十二句
八卦掌对手歌诀 七言诗 四十九句
八卦掌要求歌诀 七言诗 六十句
精华的三十六歌诀 十一句
精华的四十八法歌诀 七言诗 三十七首
另外有十五趟器械谱法歌诀 七言诗 四十九
以上是对梁式八卦掌的理论广泛精湛的总结,可以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领风骚,对于八卦掌的发展和学习,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为八卦掌立下了一大功劳。现在很多八卦掌著作的内容,都没有离开《郭氏锦囊》和《梁振蒲八卦掌》书中的内容,而被广为抄录。
梁式八卦掌的掌型:
各式八卦掌对掌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尹式八卦掌多为牛舌掌,大指内扣,四指并拢、立掌四指直指前方也可竖掌直立,为一气贯通。程式八卦掌我为龙爪掌。大指外张、虎口撑圆、食指与中指直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缝开展、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立掌坐腕。
梁式八卦掌要求虎口撑圆,竖立掌坐腕,掌心空而内含,五指第一关节向扣,大指外张,食指领,领意眉间,中指顶,顶天立地,四指小指要合拢,为哥俩好,以防小指力单而伤。用时可忉可挂,以上掌型的要求称之龙龙虎掌,是梁式八卦掌的主要掌型和掌型特点。
歌诀说:
掌型虎口要撑圆,中指无名缝开展。
先戳后打塌腕骨,松膀长腰跟步钻。
身之要求:
身不前栽、身不后仰、头悬竖颈、目视似鹰、沉肩松膀、圆被空胸、腹实脊直、舌腭轻顶、闭唇扣齿、精液腾升、再回丹中。
下肢要求:
溜殿、掩裆合膝、磨髓磨胫、膝下相交、两脚趟泥、平起平落、前不亮后不翻、落步向前钻、掰摆扣步、转自然、不讲单、不讲双、单双摆扣在其间、搭手似雷、进步如电。
歌诀说:
身如君王腰腿臣,君正臣强可制人。
进退躲闪凭身法,若无腰腿不生神。
紧背空胸静中求,挺胸坦腹悔难收。
叠肚吸腰来不及,最怕转身小自由。
运动形式:
龙游连环不间断,如江海汹涌澎湃,又似小溪流水缠绵。
歌诀说:
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处处不离脚变化, 站住即为落地花。
梁式八卦掌的劲:
梁式八卦掌的系统全面继承董祖师之武学,熔冷弹脆硬,单双顺之柔,还有穿挑劈塌猛撞之快,形成刚柔相济尤为突出,是梁式八卦掌劲法特点。
歌诀说:
要刚兮劲要柔,刚柔偏重功难收。
人刚我柔是正方,我刚人柔法亦良。
过刚必折真物理,优柔太盛等于体。
三真四到合一处,掀天指地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