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望子成龙不如陪孩子 做梦

时间:2016-06-02  【转载】   来自于:人民论坛网    阅读


    六一儿童节如期而至,也如期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度过了。在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大人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欣赏孩子们精心表演的节目,陶醉于孩子的多才多艺,与孩子一起共享节日的美食,欢声笑语,温馨宜人,即便是漂泊在外的父母也一定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个节日的欢乐与思念,当一回久违的“孩子王”。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千百年来中国父母的心愿和梦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大人们普遍思考和关注的则是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成人,他们的梦想也会随之一天天的成长变化:从当初难以确定的宇航员、科学家、作家、画家、老师、法官、特警、军人、明星、富豪等多个变幻不定的梦想中固定下来一两个,然后埋头学习,努力为之拼搏、奋斗。


    一位哲人曾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在孩子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大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这些梦想的就业形势、收入前景和发展潜力,是否能够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据此向孩子发出修正、调整甚至取舍的指令,甚至直接操刀雕琢孩子的梦想,以期达到自己预期目的。


    然而,好心不一定能得好报。在大人们“发令”甚至直接为孩子“造梦”中,孩子却并不一定买账,有闹情绪的、有跟大人们对着干的、还有被迫在追梦路上出现各种情况的,不胜枚举,教训深刻。即使沿着大人们设计套路行进的乖乖男、乖乖女们,也未必能收获称心满意的快乐,失去梦想的本真。而大人们便觉得满腹委屈,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却换来了孩子如此的对待,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其中缘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却忽略了这些梦想是如何来的?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梦想自然是在大人们职业、爱好、追求等的潜移默化中撒下梦想的种子,进而生根发芽的。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爸卖葱娃卖蒜。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大抵是如此养成的,虽不准确全面,却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古人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是未来,梦想有多远,未来就有多远;孩子是希望,梦想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孩子是太阳,梦想有多亮,太阳就有多亮。孩子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喜欢做梦的时期,父母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习惯养成和学习成绩的同时,不妨多花一些心思、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一起做做梦,引导而不代劳,帮助而不包办,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与爱好,让梦想的种子更加充实饱满,为孩子未来之路插上更加强有力的翅膀。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