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水(八)如何看山?
看山,即识别山脉的来龙去脉,洞晓山脉的气场,这是风水术中的重要功底,也是最后选定穴或场的前提基础。看山,大部风水业人士都认为很简单,实际并非如此。若真懂风水术就知道其中的难度与深度了。
郭璞在《葬经》中说:“占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说明了势、形、方(指穴与场)的难易程度。
势:势为难,难就难在;众山苍茫,林海雪原中使人眼花瞭乱,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各个角度来观察山都感到大不一样。使人迷茫,难以知晓龙脉的气势。谁主谁从?谁干谁支?是束腰还是止步?……等等,感觉理不清头绪。那如何解难呢?依我的经验,只要能理清以下几个条理,大体就能分辨清楚。
首先要清楚何为势:古人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最少的下限应该为300M,再下则为形了。而上应不封顶。千尺,千米,乃至千里均为势。龙脉来势越大,气场越大,来势越绵运,越尊贵,福力越大越持久。所以断势是风水术最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实践。
其次,以两水之间必有山这(当然两山之间必有水,留待以后专讲水法再说)个原则来界定山脉的气势就清晰了。因为“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山脉中的气于土中,一部分蒸发出来成云成水,一部分则成水渗出地表成流,江成水溪,汇成小河,大河,小江,大江乃至入海。溪水,河水,江水实则就是山龙脉中的龙身水或随龙水。这样,就很清楚了,两溪之间的山,同属一龙脉。而且从属于两小河之间的山也同属一龙脉。它也同样从属于更大些的河流之间的山脉。有点类似于**河流域的说法。也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之间的关系。所以龙脉越长,水流越大。当然气场的格局也越大。看黄帝陵的龙脉,从左为黄河,右为长江上溯,再上溯,直到昆仑山,昆仑山就是龙脉的太祖山,自然尊贵崇高无比了。当然,一般的情况下无需看这么长远,能看到少祖山,父母山就算不错了。但是,若要为一国都,一大都市,大省会布局,则必须要考察龙脉的源头尽头。才知气场究竟有多宏大。够否建都,够否一大都市,一大省会。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作为风水师,郦道元的《水经注》还是要看的。
再次是要清楚山龙脉走势中的遇水而止。这点很重要,牵涉到龙脉行走是否驻脚。驻脚才会气融结于成形。如果龙脉行走遇到两河交汇或三河甚至多条河交汇,则说明“遇水而止”,那是真的驻脚。若是龙脉的尽头只是平地,或是已和别的山峰断开,只要仍是在两水之间。则仍是过峡,束腰,隐身,而没有停驻。气势仍奔行向前。
势分大、中、小。即干龙,枝龙,小枝龙。
大势如万马奔腾,云遮雾缭,从天而降。
中势如波浪,一浪接一浪,一浪推一浪,崇山峻岭,左右两侧是随从呈护卫。又如水环云从,这些都能建都会的气场。
小势则如乡间的三进四进深的重屋,小溪小河的交汇环抱,山地草木繁茂,林深草密,山峰秀丽,水环清沏。
形:
形是龙脉之气在百尺之内聚结而成的。形是势的龙气,势是绵远的龙气。二者虽然都是龙气,但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奔驰而来,一是藏蓄聚结;一是蜿蜒起伏不止,一是聚结成形。
经亿万年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壳的运动(含地震),千奇百异,无一雷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仍不脱五行的范围。即金木水火土的形状。
金形:把山峰的形状呈圆满状的归类为金形山。
木形:把山峰的形状近似于耸直形的归类为木形山。
水形:把山峰的形状波浪曲折的归类为水形山。
火形:把山峰的形状呈火焰尖形状的归类于火形山。
土形:把形状方正的山峰的形状是一字平排或似城墙式的归类为土形山同。
当然在实际中,标准的五行山不多,大体上都是一种形状兼一种或多种形状。这里需我们区分主次,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大都拟人化,形家化了。所以称为形家,喝形家。以人的形状近似的大人山。大佛山,将军山、大肚山、大头山、肚脐山……与飞畜走兽近似的就更多了。有虎类、狮类、蛇类、龙类、牛、马、猪、狗、鸡、猪。各种鸟类都有,还有与物事相联的。丝线吊葫芦,三星灶,笔架山等,也有与星象象相联的,如北斗、七星、三台。若有兴趣,翻翻中国地理图,地形图,各种山的名字丰富多彩,不下万种,丰富的想像力超出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山名称,有趣的很。这些奇形异状,使很多风水师专注于形。且过份依赖于形。而丢弃山的本身的五行形状,性质。这是不对的。有悖于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很难选准阴阳二气平衡的点或场。
形是重要的,最典型的是唐朝李治与武则天的夫妻帝王陵——乾隆。不妨听听曾为唐太宗军师的袁天罡大师劝唐高宗的话:“……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像女人的乳峰形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园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峰龙气助金,地宫营造在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必会受到女人的侵害!”高宗犹豫,但武则天得知此话则大喜,在她的游说下,高宗终于定了选址梁山。袁仰天长叹曰:“取代大唐王朝的,一定是这个武则天了”。他赶紧辞官,云游天下。
这或许是武皇帝不营造自己的帝陵回到李治身边,重当李家的考妣的风水方面的原因吧!
如何看山,即识别,辩别山脉的势和形。能为下步的选穴或场提供正确的依据呢?我认为要遵循一个原则;严格一个要求,确定一个结果。
一个原则:阴阳二气平衡的原则。离开了阴阳平衡的原则来看山脉的势、形(实则还有稍后说及的神气)。则无从下手,也不可能弄懂及寻找适合的穴或场。
阴阳二气的平衡,首先是山与山的平衡。大、中、小格局有大、中、小的平衡。如日本岛国四周均为水,阳气太盛,岛内的山与水无法匹配平衡。阳气太盛的结果使人烦燥焦虑,直至狂燥,所以这个民族无法自控,自制。稍有能力就会对外扩张,无能力时则郁闷,所以自杀人数居世界之首。超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想过自杀。
其次是山龙脉本身的阴阳平衡。标准的是左凤右龟,前虎后龙。(黄帝陵启示的,而非郭扬术的左龙右虎,前凤后龟)前有小案山。但这种标准的山地不太多,大都缺这缺那难有圆满。但只要用阴阳平衡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仍能找出大致的平衡点。四兽齐全的场地,就是为了使外气不会一风吹过,避免前风后走,左边来右边去,右边来左边去,而是正面风来由龙脉挡住而返回时又有小案山关栏,使其来回?h旋,有足够的时间与地下蒸腾而上的内气交感作用达到平衡。左边来风右龟档住,右边来风左凤档住。使左、右来风有右龟左凤档住后在凤龟之间来回?h旋,有足够时间与地下蒸腾而上的内气交感而使阴阳平衡。如果缺凤或缺龟,或一边短长。而水抱的条件又很理想,那就要考虑左移或右移。精确点位则要视场地而定。这有点像不规则图形而又要求出它的中心点一样。通常阴阳平衡的地形都是凹中有凸,凸中有凹,或者百姓常说的窝中有坡,坡中有窝。多几层更好,这实质上是负阴抱阳立体的太极,比平面的太极或许还要好些。
地理书中记载的窝、钳、乳、突、盖、依、粘、撞。十二杖法:顺、逆、缩、缀、穿、离、没、对、开、截、顿、犯。脉虚葬实、脉实葬虚,等等许多。实际上都是在做同一个工作:遇到不规则的四兽时如何裁剪,找出它的阴阳平衡点。这里讲的大多是阴宅,根据阴来一线,阳来一片的原理,阳宅的选择原则大体是一样的,仅仅是阳宅要求气场宏大开阔而已。
所以郭璞在《藏经》中规定的五不葬山:“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引,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说到底,这五种山都是阴阳二气不平衡。如童山,虽然五气生和,但不长草木,自然是很凶之地。
神:
人有精气神,地有势形神。神是山龙脉的势形的外露表现,势形是神的内在基础。
神足的:“若伏若连,若水之波,若马之驰”。“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囊之鼓,言气吸也”。“若器之贮,言气聚而不散也。”“若龙若弯,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龟凤抱卫,四势端明,主客相迎。等等。这些都神气十足。还有形家最为普通的把山龙脉的形拟人化,喻为飞禽走兽,这都是神气活现。而那五不葬山则神气灰暗,甚至露出煞气。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如毛主席祖父在虎歇坪的福地,左侧龙山,龙嘴还会吐水,很像且还有动感。可惜石骨磷磷,已呈破败,煞气尽显。穴位对应的六亲关系是食神、伤官。即子女关系。按左右分房,右边自然是毛主席父亲毛顺生一边受用,这就暗示了不仅毛顺生被克,毛顺生本人也克子女。毛泽东兄弟们也不能幸免。他们也照样克子女。这也是风水的威力和奥妙。
神气非常重要,在财方,山清水秀的主发大财;破败,则主败财。在官方,山清水秀的,主官大,官运绵远。破败,则为七煞(小破为偏官)则丢官甚至丢命。余则相同。
尊循了阴阳平衡的原则,接着就要严格一个要求:望气。
地理大师缪希雍说:“占山之秘,故终之以望气焉”。
望气又分表里两层。表层是山龙脉外露的神。龙脉露骨,其气绝。形势虽秀丽。草木也茂盛。但渗流出的水是锈红色、寒冷的。则气漏。(我在广西,北流的天堂山见过一处)完整的山脉被人工截断为破败。九十年代我在深圳盐田港陵园,见灵气十足的龙头被高速公路截断,我当即感叹:香港多事矣!因为十多万个陵墓大都是港人所葬,自然会影响香港的繁荣与发展了。更典型的是2006年我去朝拜黄帝陵时,看到右龟的龟颈被公路所截断,使我愕然发呆,竟有如此不孝子孙破坏华夏族的祖陵。龟颈在申位,对应关系是比肩,劫财,即亲明兄弟辈们。申位又是坤卦,方位在西南,自然西南方会灾害不断,终无宁日,且兄弟反目成仇,破财,败财,劫财之事更是不断。
肉眼还能看到的色泽暗黑,崩塌破裂,小泉干涸,石枯土燥等都是凶地。
而紫气如盖,云腾雾缭,气若浮烟,草木繁茂,林深草密,流泉秀明,土质肥沃,气色芳香等等。都是神气十足的表现。
还有各种形的神态,如四兽中的虎要蹲伏为吉,昂首为凶;龙要盘曲环抱为吉,直硬外拐为凶;朱雀要腾飞起舞状吉,呆立为凶;玄武垂头吉,抬头凶。各种形态的吉凶,一般肉眼也能辩别清楚。
而对于势,形内在里层的气色则一般的人却看不出来。这需要有一定气功功底的人才能辨别。其要领是清晨或黄昏时距离目标约二百米处朝向前方,闭眼打座,闭着眼睛也难看到目标处冉冉升起的地气。地气有红、黄、橙黄、金黄、青、紫、黑、白等色。红、黑、白色为凶,余为吉。望气是一个风水师应具备的一素质条件。(我曾在|《风水师必具备的六条素质》一文中强调了这条)。这不是故弄虚玄。有气功素质的人,那怕是没有一点风水知识的,都可以去试一下,一定能看到地气之颜色。我曾经和原广州市气功协会副会长梁**大师商讨过这个问题。去广州试过,去肇庆七星岩等地试过。我用纸写好某地吉或凶。然后叫他去某地或某房间用气功去感应吉凶后我再亮出。结果都是吻合的。当然不能因为有点气功而把看风水的前期工作省略简化,或走马观花,那是要误事的。
另外,看山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走多看。现在条件好了,科学发达了,地图可看大致情况,尤其是宏观情况做到心中有点概念、然后打开电脑导航地图,立体图,沿着两水夹着的山慢慢溯源。这确实方便,省了不少事情。但这只是帮助我们的工具。而不能替代我们多走多看。尤其是入首龙这节。要多花一点功夫,确实弄清:何形形状?何龙入首?何处止步?何处真穴?何处假穴?福力几何等等。
每多走一次都有不同收获,每多看一次,都有新的不同感觉。特别是看山的形,那真是“横看是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点都不虚假。所以必须至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制高点上都要看一遍,才能心中有数。
严格地望气,才能可靠确定一精确结果。
这个结果是唯一的。就是五土四备。不是这样的结果,说明前面的工作都错了,前功尽弃。
五土四备,就是《葬经》里要求的:外藏八风,内秘五引。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四备是指土的四种颜色、形态。金黄、橙黄、淡黄、黄色、紫红、青、其余颜色的土均为不可用的凶地。阴阳冲和。则穴土必不干不湿、不枯不躁。手抓成团,在1M高处松手,掉在地上而全松散。用鼻子闻闻有芳香。这是检验风水术前期工作的唯一标准。这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兴衰。像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不顾风水师及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自己看中的穴场。下诏说:“我祖宗山陵既葬于天寿山,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此山,哪里有这么多好地方,我的主意已经定下来了”。并把大峪山改为火峪山。(后来真的着火成了火炎山,烧了定陵,还把反对的大臣重罚)。挖到地宫处,已露顽石,还不更改主意,无土可现,龙脉露骨已破败。所以他死后(1620年)葬下去,不到一月(才28天),继位的光宗朱常洛驾崩。几年后嘉宗朱由校驾崩,再过16年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朱元璋创建的明朝276年基业就这样彻底完蛋了。也许只是巧合,不是风水的威力那么大,但事实确是如此。神宗朱翊钧当了四十八年甩手掌门,唯独此事不甩手,终于酿成大祸。
如何看山,我在这条理了一下。如果具备一定风水功底的应该看得懂。或许有些启发。其实在实践中并非如此简单。起码真正的风水术,依我的经验,它的难度远比命理、八卦、奇门遁甲、星象、相术、斗数等等难得多。风水术是无法忽悠人的,效果很快能显现出来。必须要有深厚的易理功底。能看懂李定信的《中国罗盘四十九层详解》,没有这些基本的功底,看山是一头雾水的。如山的走势就要运用到天星知识,五行生克,命理中的长生、淋浴、临官、建禄、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十二种状态。举例:秦岭是东西向,中国的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地图上看应该是坐辛朝乙、坤壬乙文曲水,山脊是东西向,而南北的山分布着72峪、把秦岭冲刷成一把雨伞或为一把梳子的形状、此形状是武曲金星的变体——破军星。此星主兵革,杀戮,血光之灾。生旺之方则加重。墓绝之地则减轻。它的生旺方(以庚金论之)是已,午、末、申、酉之地。酉是正西之方。也是庚金帝旺之地。秦岭上述方位必然兵革之灾甚多甚重。而丑、寅之方因是庚金墓绝之地,则战火兵灾少些。秦岭在走向上是东西向。坐辛朝乙。坤壬乙文曲水星。巽庚葵武曲金星。形生势。可减弱破军星的一些破坏力。水旺之地在申、酉、戍、乾、亥、子。秦岭的西北,正值气旺。尤其正北是水之帝旺之地。文曲星属水,又遇水之帝旺之处,以秦岭最高峰太白山论及。则西安原西安丰、镐之地处于文曲水星旺之地。所以能成为十三朝古都,但毕竟受秦岭形的梳子形影响,仍存不少杀戳之气,战火兵革仍不少。最严重的晚唐朱全忠时,西安城均剩一千多人。实际上原来西安边缘的咸阳。龙首原,丰、镐都比现在西安好。自从随文帝杨坚嫌汉长安狭小,选其东南20里处另建新都,名大业,即现今的西安市(西安是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大业后即1639年改为西安市沿用至令)以子午向,不差偏毫的朝向子午岭,这与偏离了太白山最高处作为秦岭的坐标来定的12地支方位了。也正是杨坚这一变动,使西安的破军威力倍增,自公元582年后,西安的兵革战乱就几乎没有多少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