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美造超级LCS击沉中俄 狂妄背后是泪

时间:2016-06-15  【转载】   来自于:凤凰军事    阅读

美造超级LCS1.jpg

即使是相对简单的“自由”型LCS在性能上也远称不上完善,之前在新加坡动力过热进而抛锚的就是它。(资料图)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6月14日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6月11日刊文称,美国海军将打造“超级护卫舰”,意在“击沉”中俄。按照文章中的说法,所谓“超级护卫舰”实际上延续了LCS的整体概念,继承了大多数技术,但核心却是令战舰“更坚固”。至此美国海军似乎已受够了LCS的大器难成,但另辟蹊径谈何容易,至于所谓的“击沉”中俄,不过是连美国自己都不信的自我安慰罢了。


    先进理念催生瘸腿战舰 LCS令美军失望


美造超级LCS2.jpg

“独立”型LCS体现了美海军对新概念舰艇的痴迷与追求,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LCS整体的技术不确定性,令整个项目的发展雪上加霜。(资料图)


    LCS即美国濒海战斗舰,最早源于美国海军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SC-21计划中的小型多功能舰艇。该型舰艇最初为取代“佩里”级护卫舰,后来在整合了低成本、快速灵活与网络化需求后,形成“Street Fighter”概念,而其正是LCS的“直系祖先。”2001年美国海军取消DD-21大型驱逐舰计划、重新定义需求为DD(X)之际,也在其中一并提出了新一代防空巡洋舰CG(X)以及LCS等两个计划。随后在2003年7月17日,美国海军宣布洛马、通用以及雷神三组团队通过初选,最终通用与洛马两团队在2004年5月被宣布同时中标,这就形成了目前的“自由”型LCS(洛马方案)与“独立”型LCS(通用方案)。但与同期进行的其他新概念装备项目类似,LCS同样令美国失望了。


    与传统舰艇不同,LCS分为“海上骨架”与“核心系统”两部分。简单来说,前者就是战舰外壳,包括舰体平台、动力与航行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必备的基础系统等。而后者则是LCS即插即用的任务模块。美国海军在2002年7月公布的LCS任务需求说明中,列举了7大主要任务:濒海反水面作战、濒海水雷对抗作战、濒海反潜作战、情报搜集/监视/侦察、本土防卫/海上拦截、特种作战支持、支持人员/物资输送。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仅各大任务模块研发严重滞后,连看似毫无难度的舰体建造,也出现了强度过低、出现裂缝、动力过热死机等低级问题,堪比F22的新型氧气系统“熏晕”飞行员。


    新舰欲为主力舰肩负 隐性成本堪比黑洞


美造超级LCS3.jpg

图为加装相控阵雷达的升级版LCS,这种早期方案与现在的“超级护卫舰”较为接近,但整体的技术不确定性令整个项目成本堪比黑洞。(资料图)


   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美国海军终于选择另辟蹊径。尽管所谓“超级护卫舰”号称是在LCS的基础上进行研发,但实际上其完全可视作一款全新概念战舰。目前,无论是在黑海看住俄罗斯还是在南海骚扰中国,美海军派出的都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但这款主打区域防空的高端驱逐舰执行近海盯梢任务无疑显得相当浪费,而且在美国海军规模缩水的大环境下,这类巡航也分化了最核心的特混编队。美军需要一款能在近海有效监控中俄,并能完成低烈度冲突的中型舰艇,而这无疑有别于此前美军对LCS的定位。按照美军现有计划,“超级护卫舰”除配备LCS的现有装备外,甚至计划装备“战斧”巡航导弹。


    尽管“超级护卫舰”与LCS概念不同,但必将延续LCS的动力与整体设计,这是在新项目普遍超支的情况下,成本最低的方案。但此前LCS在新加坡的部署已经证明,LCS的动力、雷达与作战系统无法适应南海气候,类似问题也出现在部署中东温热海域的英国45型驱逐舰上。目前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美国西太支点上,建设“超级护卫舰”与LCS的专用码头,以尽可能完备的保障设备保证战舰的有限使用。但这么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目前“超级护卫舰”只是个概念,LCS的也远未达到技术稳定状态,专用码头具体什么样估计美军自己也搞不清,就更不用说建设了。


    美国三军新研发项目确实普遍发展不顺,但类似F22、P8A这类美军制华的“新眼镜”大量出现在岛链上也是事实。美军研发项目能为中国提供的只是技术上的借鉴,但如果因此看扁甚至轻视美军,则必将付出代价。(凤凰军事 刘畅)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