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长征7号技术国际先进 转运时为何连拐4个弯?

时间:2016-06-27  【转载】   来自于:军盟    阅读

长征7号3.jpeg


  长征七号垂直转运技术达到了怎样的国际先进水平?海南航天发射场吊装分系统指挥员张再经日前表示,我国是第2个掌握“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的国家,也是继美国、欧空局、日本之后第4个掌握“发射平台转弯行走技术”的国家(机构)。


  23日上午8时开始,经过平稳行驶约3小时后,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沿着长长的钢轨,安全、准确、流畅地转运至发射塔架,首次在世人面前露出真容。


  记者:此次垂直转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铁轨上一共拐了4个弯,才到达发射阵地。为什么拐弯?


  张再经:是因为要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共用一个转运轨道,节省占地面积。


  记者:我们做两条直的不行吗?


  张再经:做两段直的,就把这一段的生态给破坏了。海南文昌发射场设计规划时,理念就是生态、环保。为了铺设这样一条绿色环保又安稳可靠的通天大道,发射场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新一代火箭都是重量级的大个子,对轨道的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我们自主研发了气压焊焊接起重机轨等施工技术。


  记者:转弯行走比直行难度要更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合体高有60多米、重达2000多吨。要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实现顺利转弯,对技术支持上有特殊要求吗?


  张再经:由于火箭转场时“头”部包裹着卫星,行走起来“头重脚轻”,因此要“小步慢行”。汽车转弯,转动方向盘就能轻松完成,火箭转弯则要依靠活动发射平台。这个长26 米、宽23米、重1800 吨的“大家伙”转弯,远没有那么简单。经过研究人员计算,最大转弯角度在60 度左右时,火箭转弯最省劲儿。


  神奇的长征七号:为何喊完“点火”却7秒不动


  作为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经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整装待发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一张“长征七号”的全身照。这位长征系列火箭里的“七娃”,个头真不小,试试看你要划拉几下屏幕才能看全呢?


  按计划,“长征七号”将于25日——29日择期发射,昨天下午,长征七号首飞发射试验任务进行了发射前的全系统演练。对于即将到来的“首秀”,这位“七娃”身上有哪些看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给您提个醒,看火箭发射,听到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要是火箭没动,可千万不要心急哦。


  其实,火箭指挥员,也就是零一号指挥员发出点火口令以后,火箭并不是马上就能“拔地而起”,而是过七点几秒之后,才能起飞。这是为什么呢?


  长征七号火箭副总指挥张涛解释说:“因为长征七号的发动机,要建立推力,应该是6秒多,见火1秒钟左右,才能建立整体的推力。火箭整体的重量应该是590多吨,推力得达到600吨以上,这火箭才能够离开地面。实际上,指挥员喊‘点火’以后,到7.3秒、7.4秒,才能真正的离开发动机起飞。”零一号指挥员王光义介绍,发射塔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蓝色主体为脐带塔。固定塔高度为85.8米,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高度为53.1米。火箭推力能够达到730吨左右


  谈起引而待发的长征七号,张涛给出了高分。作为这一型火箭的副总指挥,张涛用“八年磨一剑”来形容自己和“长七”走过的历程:“从组建队伍开始是8年的时间,参加自己亲手打造的火箭发射,心情还是很激动,很期待,但是也有那么点小紧张,这个都是很正常的。”


  确实,长征七号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一连串的“新”字,即代表了对过去的突破,当然也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张涛首先说的就是新动力。


  大家现在最了解的,是长征七号采用了先进的国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污染。不过,优点可不止这些:


  首先,推力比较大。张涛说:“原来75吨一个,咱们这个大的是120吨,推力就比那个大了60%。运载火箭的能力,也是代表一个国家航天的水平。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咱们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不要小瞧周围的这四座避雷塔,它们的高度达到了115米,测试中雷电拦截率高达98.5%。是发射中心一道不可或缺的防护网


  除此之外,这个火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在正式试验之前,在出厂的时候,先做50秒的试车,就是预试,它可以先点火,那些火箭没有。这个就是有些早期故障就可以先剔除了”。


  火箭的发动机还能试车?是不是让你感到惊奇呢?下面张涛副总指挥再告诉你,长七还有过人之处。


  以往长征火箭发射,会在几个小时前开始加注燃料,而长征七号经过专门的设计和演练,它加注的虽然是低温燃料,但是可以安全停放24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呢?张涛解释说:“就是说我加注满了以后,我要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我有仪器坏了,设备坏了,控制系统的什么东西坏了,我们争取这个时间,可以让你24小时之内,把这个故障排除再发射,现在是有这个能力。”


  能在骄阳似火的海南加注停放24小时,这可是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为火箭的成功发射争取了更多有利时间。指控大厅内所有设备以及软件均为我国自行开发研制。工作人员表示,指控大厅将负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上升段的测控指挥,所有测控站的数据都可统一汇总到这里


  刚才咱们说了优势,现在不得不说长征七号遇到的挑战。


  以前在西昌、太原、酒泉发射场,都是内陆地区,而如今的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强雨、强雷暴,“七娃”还好吗?要做好哪些防护工作?


  张涛说,第一个挑战就是防水。


  “我们实际上在家里也是做了相关的一些工作,但是到这儿真正合练了以后,发现我们很多的控制系统,还有测量系统,从插头的地方,那个潮气就进去了。你不真处实地,你可能是感受不到。只要火箭一有漏电,还有一些短路,对火箭的发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改进工作,包括各个步段的防水涂抹防水的胶,这个是做的最多的。”文昌发射场远眺,这里共有两座发射塔除了防水,还有防风。张涛说,以往在内陆发射场,没有浅层风,但文昌当地的风力还是比较大的,也许咱们在地面感觉不到,在空中就感觉到风还都是相当大。


  “我记得这边基地刚建的测风塔,测完了我们一看怎么这么大,比我们设计的还要大出了很多,大出了10米,最高的可能是25米左右,这样给整个火箭的结构设计,我们叫火箭的龙骨来说,就会承受不了了。我们设计师又立即进行了相关的改进。现在基本上能达到每秒20米的风力,都可以转场。”要让长26米、宽23米、重1800吨的“大家伙”转弯,可不是件易事。


  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转运平台要驶过一段长2700米的铁轨。这条宽20米的铁轨,还有4个60度的弯道,必须“小步”慢行,转弯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15米。如今的长征七号,可以在中雨的条件下发射,也可以在八级的大风中转场,确实够厉害。


  防水防风都做好了,高温也得防,尤其是火箭发射点火的刹那,温度高达2800℃,发射平台既要能承受强热流的冲刷,又要耐得住强高温。 “七娃”还得涂上“防晒霜”才行呢。


  为延长发射平台的使用寿命,在每次火箭发射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3所的技术人员就要奔赴发射基地,为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平台表面涂覆大面积“防晒霜”——特种防护涂层。


  火箭发射平台要涂覆的面积可不是“一张脸”大小,而是多达两千平方米,光喷涂用料就要用上将近4吨。


  在发射平台喷涂前,要先将料配备好,用七八台打磨机同时开工,将因为上次发射烧蚀的平台表面打磨好,再用几百公斤的溶剂清洗后,才能给发射平台涂覆新的防护涂层。在发射塔下方有一部摄像机,它将忠实记录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壮丽瞬间


  “面向大海,仰望星空”。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建成之前,人们一提到火箭发射肯定只会想到漫漫黄沙,然而现在,当火箭升空遇上碧海蓝天,展示给人们的将是另一种动人心魄的景色。一起期待吧!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