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覆灭之前 分别担任着什么样的职务?
[摘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王洪文于1973年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职位高于张姚二人后,他在上海担任的职务却仍然低于张、姚二人,没有调整。
作者周俊生,系上海媒体人
离“四人帮”的覆灭还不到40年的时间,但是这个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的集团的形象已经模糊。据说,如果向现在的年轻大学生发问,“四人帮”是由哪四个人组成,大都已经说不清楚,很多人会把林彪算在其中,至于“四人帮”中排在第一号的王洪文,大多已经根本没有听说过。年轻一代遗忘这些人物,常常被曾经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上一辈人耻笑,但是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倒也未尝不是好事,年轻一代确实没有必要继续背负那种恶梦了。
但是话虽这样说,“四人帮”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客观地存在过,并且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如果要做学术研究,还是应该准确地叙述。2014年6月4日出版的《中华读书报》刊登古远清先生的一篇文章《令人吃惊的常识性错误》,披露了新近出版的《文艺争鸣》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竟然把“四人帮”说成了“以姚文元、石一歌为首”的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政治术语“集团”),这实在让人惊诧莫名。看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学术研究,连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当代史事实都已经成了糊涂账。普通的大学生如果不是读的文史专业,说不清“四人帮”我觉得可以原谅,而一篇题为《“毛泽东时代”关于鲁迅信仰问题的论战》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地要把“四人帮”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却连起码的定义都出了重大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这种虚夸的学风之下做出的这篇论文,其大话天书也就可想而知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古远清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准确地指出了“四人帮”的组成人员是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但是他自己却也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他在介绍“四人帮”成员当时担任的职务时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王洪文位居第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春桥位居第二,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位居第三,时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姚文元位居第四。”这样的介绍,基本上是错误的。
先说王洪文,他在1973年召开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名列毛泽东、周恩来之后,成为中国的“三号人物”。但是,他根本没有担任过中央军委主席这样一个重要职务,这个职务长期由毛泽东担任,直到他于1976年9月逝世。古远清先生说王洪文担任过中央军委主席,依据何在?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共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并没有以公告形式正式对外发布过,中共八大、九大、十大选举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一中全会所发表的公报,都没有公布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即使是毛泽东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他生前出席各种活动时也都未有公开报道,一直到1976年9月去世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军委发表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才提到了他担任的这一职务。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粉碎“四人帮”后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这一任命在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得到了追认,但即使如此,在一个月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也没有公布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这种情况在1982年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出现了变化,会议所发表的公报公布了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名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1982年制订的国家宪法设立了国家的中央军委,而国家的中央军委组成人员要由全国人大会议选举产生并对外公布,中共作为执政党的政治制度开始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协调。
古远清先生说江青和姚文元分别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的副组长和成员,这个说法也不符合“四人帮”形成后两人任职的实际情况。“中央文革小组”是中共中央在1966年5月为推进“文革”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在“文革”初期的几年它实际上代替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权倾一时,江姚两人在这个小组内确实担任过相应职务。但是,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后,随着中共中央工作开始恢复正常和国家机器开始运转,“中央文革小组”事实上已停止工作。现在有史料证明,关于“四人帮”的提法,最早是毛泽东于1974年在对江青等人进行批评时首先提出来的,虽然这并不能证明这个集团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但“四人帮”大体上是在1971年林彪集团覆灭后才逐步形成的,这已是事实。其时,既然“中央文革小组”已不存在,在“四人帮”已经形成后再说江姚两人担任这样的职务,就不符合史实了。江姚两人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十大上继续当选,他们被抓捕时的身份应该是这个。和王洪文一样,江青和张春桥在中央只担任了党内的职务,没有在政府和军队担任过什么职务。
张春桥的情况则有点不一样,他在被抓捕时担任的职务是国务院副总理,这固然是准确的,但却不全面。张春桥在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在军队里还担任着总政治部主任的重要职务。而古远清的介绍只说了他担任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漏掉了他在党和军队里担任的重要职务,这会让今天的年轻人错以为张春桥在“四人帮”中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
另外,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这三个在上海起家的人物还在“文革”中一直分别担任着中共上海市委的第一书记、书记和上海市革委会主任、副主任的职务,尽管他们到中央工作后,上海的工作实际上由马天水、王秀珍和徐景贤主持,但张姚王三人一直把持着上海的最高职务,没有卸去。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王洪文于1973年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职位高于张姚二人后,他在上海担任的职务却仍然低于张、姚二人,没有调整。张姚王三人在1976年10月被抓捕后,中央迅速任命了苏振华、倪志福、彭冲组成的上海新的领导班子,张姚王三人在上海的党政职务随即由中央撤销,而他们在中央担任的所有党内外职务,则在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才被全部撤销。
关于“四人帮”的排名,1976年刚刚粉碎这个集团的时候,有一个称呼是“王张江姚”,这是以四人担任职务的顺序排列的,王洪文因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要职而位居第一。但是,在“四人帮”这个集团中,江青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人物,由于她有毛泽东夫人这样一个身份,因此惯于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在“四人帮”中,不管是职务比她高的王洪文、张春桥,还是职务与她一样的姚文元,对她都是言听计从。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张江姚”这个称呼逐渐淡出了,在1981年为审判“四人帮”而设立的特别法庭上,已经使用了“江青反革命集团”这样的称呼,相比于“王张江姚”,这应该是一个更能揭示“四人帮”内部构成的称呼。